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ulumochi 於 2010-10-7 17:11 編輯
從90年代末期開始,普洱漸漸風行就開始有這種製茶方式.
小微 發表於 2010-10-7 08:21



   
可能早在50/60年代就開始了

TOP

主要是因為,普洱生茶 新茶 苦澀難以入口  且太過濃烈
因此 用了 滇綠的方式...
提高香氣、苦澀 去掉一半
...
LeonChiou 發表於 2010-10-7 11:01


並非如此

TOP

加綠茶.....滇綠嗎??

90年代滇綠單價可是高過普洱許多.
好喝茶 發表於 2010-10-7 10:41



   
那時候普洱添加的綠茶應該是貨底跟打下來的次級品,所以沒有高價不高價的問題

TOP

有茶友說普洱茶加綠茶高溫焙製方式.有人知道多久之前即開始有這種.若是有的話.其茶還能保留多久正常普洱茶 ...
hongdr 發表於 2010-9-23 12:37



    給您一篇文章參考

邹家驹的文章 :“烘”掉的甘醇  


普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省公司有关普洱茶原料的文件,规定必须使用晒青加工工艺,不得在普洱茶中拼入烘青、炒青或用其他工艺加工的原料。Jx8aGE [
八十年代初期在广交会上,我将样品分发给客商。香港茶商一般不会当即下定单,总是先将茶样带回旅店品评,过一、两天再来答复。我一直纳闷,各茶号分厂分地,原料等级历年不变,每年卖的又都是新茶,还有什么品头。问及香港老茶人陆伟镇、梁杨、郭宏廉等,他们说茶号级别是一个,但批次间茶底不一样。普洱茶原料,苦涩为首选,味清爽了反倒不好。茶底好,越存放越甘醇;茶底不好,越放越苦。
'k D4zfi-zk 晒青茶又叫滇青茶、大叶茶AEe h'zJf})gIdU[
我带着疑问到茶厂调查了解。我不问厂长,直接到车间找工人。Z UCE@5b7]
事情是这样的,1964年茶叶内销较紧,在红茶产区安排改制部分烘青茶,收购价格、等级与小叶种青茶同级同价,即五级十等价。1979年烘青毛茶,改为三级六等,即一级1、2等,二级3、4等,三级5,6等。七等以下不再生产,以促使低档鲜叶原料仍制晒青毛茶。对生产七等以下的烘青毛茶,收购价格亦按晒青毛茶同等同价。烘青毛茶的中准价定在二级4等,标准样设在2、4、6三个等样。曲靖、昭通两个地区生产的小叶种晒青毛茶等级仍分为五级十等。标准级定在三级六等。事实上,烘青毛茶的收购价约高于晒青毛茶。如三级六等的晒青毛茶,87年的价格是每担137元,同级的烘青毛茶却是每担146元,高出9元;88年的价格是每担149元,同级的烘青毛茶却是每担161元,高出12元。烘青毛茶的精制成品茶叫滇绿茶,到市场上只有四个品种,即滇绿一级、滇绿二级、滇绿三级和滇绿四级。1974-1975年间,春蕊销价每担380元,滇绿一级销价每担400元。从成本核算出发,厂家不会把级内烘青茶拼入晒青茶类。k!~:S9S4C!W8j
晒青毛茶的精制成品茶叫滇青茶,系列有春蕊、春芽、春尖、春玉和滇配茶等,加工滇青系列筛出来的片末茶,在没有市场出路时,自然就进了各类紧压茶。加工滇绿系列筛出来的片末茶,在没有市场出路时,厂家会违反省公司不得使用烘青茶为普洱茶原料的规定,加工中悄悄拼入普洱茶类。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过去港澳和内地交流不多,茶商发觉茶味有异,但并不知道内地加工工艺变化的详情。鲜叶经过高温杀青,破坏了酶的活化,但多酚类化合物并未消失,变化仍在进行,只是氧化的途径有所改变,主要是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促性的自动氧化。湖南农学院的专家测定,鲜叶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15.24%,杀青叶仍有14.5l%。烘青与晒青的唯一区别,在于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度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作过实验,最适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温暖柔和的阳光,为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发展保留和模拟了细胞体内的环境。黑茶与普洱茶不同,没有完成绿茶规定的全套动作,故而人们没有关注晒青、烘青和炒青毛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情况。无怪乎茶客中一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
-A&}1zX"SVM0n2b 除外销红茶外,云南在五十、六十年代曾先后调给广东省茶叶公司紧茶、圆茶和晒青毛茶。1956年调给勐海茶厂生产的侨销圆茶2400担,同年计划调给晒青毛茶2200担未完成,而以侨销圆茶、红副茶等1300担抵补。此后每年调供晒青毛茶2000—3000担,直到“文化大革命”时终止。7wf}*L |Z5dE4|
五十、六十年代生产的“广云贡饼”拼有部分云南晒青毛茶,但主料是广东烘青茶。尽管存放时间已有三、四十年,那挥之不去的苦底告诉了我们一个烘青新工艺问世后埋藏了几十年的秘密。
MA$tK A c 有个昆明的朋友看了2005年7月13日《都市时报》有关烘青茶的报道,听说省残联欧亚民先生有烘青和炒青陈茶,连夜上门索要,第二天邀我们去品鉴。其中一个茶是滇绿一级,标贴日期1990年,另一个炒青茶,欧亚民先生已经记不住存放时间。干茶色泽已转黑,但没有深圳同期存放的滇绿茶色泽深,叶底要绿一些。众人品饮下来,一口僵苦。炒青陈茶亦然。*[?$WL,nI2b

TOP

給您一篇文章參考

邹家驹的文章 :“烘”掉的甘醇  


普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10-7 16:55



   在來一篇我部落格內的文章

普洱事件 2007/7/15 曬青與烘青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NQlqCHHAJnpewqv66W_w--/article?mid=759


從上文可知
1.早期.烘青茶的價錢是貴於曬青茶的.因為烘青茶是綠茶的原料.一般使用較為鮮嫩的等級.取其香甜順口.是高檔鮮葉.而相對低檔的鮮葉就製作曬青茶.一般取較為粗狀的中老葉.


2.從文中可以得知.最晚在1980年代初期.香港一些有經驗的老茶人就得知.並不是每一個批次的茶都是又苦又澀的.意思就是---早在80年代以前.茶廠在製茶時就會加油添醋錦上添花(不是偷工減料ㄡ)在規定是曬青普洱毛料中添加入烘青毛料...由此可知.茶廠加油添醋的歷史久矣.然而.為什麼茶廠會把高價的烘青加入到低價的曬青茶中?..原來是因為加工剩下的片末烘青茶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錦上添花下去的.
這種錦上添花的狀況從什麼年代開始?文中沒有說明.但是依我的想像.應該早在70年代就有發生過了.否則香港的那些老茶人何來在80年代初期就有經驗去分辨出那種清爽茶味的普洱是不適合存放的?


3.從第二點也可以解釋為何紅印.藍印.等號級茶品中為何沒有細芽毛尖拼配其中?.因為在那一個年代.細芽毛尖是高一等級的毛料.依規定是要用來製作滇綠用的.輪不到變成曬青茶來作為普洱.


4.另外文中說到
{1979
烘青毛茶,改為三級六等,即一級一、二等,二級三、四等,三級五、六等。七等以下不再生產,以促使低檔鮮葉原料仍制曬青毛茶。對生產七等以下的烘青毛茶,
收購價格亦按曬青毛茶同等同價。}

以上的文字也可以佐證上面兩點的說法.


5.90年代後.因為普洱的風行.曬青茶因為製作費時且必須遷就天氣.大量的烘青毛料因為使用機器烘乾只需費時數分鐘.開始成為主流.





6.基本上剛出廠的普洱茶只能算是綠茶的一種.其差別在於滇青使用低溫日曬而滇綠使用高溫烘陪.兩者一開始的味道是差不多的.這也是滇青和滇綠令人難以分別的原因.


7.作者試圖以文字分辨滇青和滇綠的不同處.但是效果似乎不佳.


8.行文至此.我有一個疑惑
以現在的產量.要想要求廠家使用曬青製程是很難的.於是有些製茶人改以低溫的烘青和炒青來代替曬青.理論上只要溫度不要太高致使茶葉中的酶酵素喪失功能.那是可行的.但是.那也只是理論.實際上又是如何?說真的沒有人能夠打包票...
前一陣子.我喝了一片號稱以低溫炒青的製程完成的青餅.發覺此餅經過幾年的陳化後.其茶滋味竟然變的淡薄了.鮮甜甘香都比前兩年我喝他時下降了不少.這使我產生了一些懷疑和猶豫....科學方法是日新月異.資訊是日漸流通.但是.我們當真是真正認識了普洱茶???

TOP

本帖最後由 ulumochi 於 2010-10-7 17:14 編輯

早期因為滇綠價格較高
照理說不可能摻入價格便宜的普洱茶
但有些綠茶因為質量問題被打掉
未免丟棄可惜就加入普洱茶了

綠茶做的普洱茶是什麼滋味?
我一直非常的好奇
前兩個月終於讓我喝到了『純料綠茶普洱茶』!!(2000年某大廠出產)(10年陳期)
喝到後竟然讓我的功力增加一甲子之多
因為
從此之後我知道綠茶普洱茶是什麼滋味了
從此之後我也知道那些...那怕是加了10%綠茶的普洱茶的滋味了
那是一片非常珍貴的『普洱茶』,是歷史錯軌下子宮外孕出來的一片普洱茶
我把她寫在下一期的普洱壺藝裡面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TOP

請教烏大.....是11月的那期嗎??
好喝茶 發表於 2010-10-7 17:18




    是的,35期

TOP

歷史怎樣?姑且不論
但是現在有很多都是用 烘菁茶去拼配
更誇張的 是烘菁茶是主要...那個口感是喝的出來的 ...
LeonChiou 發表於 2010-10-7 17:32



   
請先定義一下『何謂烘青茶』?再做討論,謝謝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