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謝長官加持

TOP

本帖最後由 小不 於 2010-10-12 10:58 編輯

買壺最怕仿而不知 低壺高買
如何"防仿"
仿者 有心人士也
心在哪 ?
賺錢第一 (應該也有學術性的仿 那是少數)
賺錢的秘訣 在買低賣高 成本越低 利潤越高
如果要把壺 的形工土燒通通做到位 那利潤就不高了
通常是顧此失彼 錢花在刀口 古壺顧款 老壺顧燒 早壺顧形 新壺顧工 之類...

..  調土就各看本事囉    調不出來用買的 重賞之下必有好土  

TOP

本帖最後由 小不 於 2010-10-12 12:48 編輯

分水嶺
覺的宜興壺有幾個分水嶺
1) 手工練土與機器練土 手工練泥壺易養易油 遠看色澤有深度
2) 柴燒與重油燒瓦斯燒  柴燒吃火不平均 壺形通常不是太工整
3) 拍片與擋坯 拍片裡外平整 擋坯上下厚度不均 壺內通常有手指推痕


個人籠統心得僅供參考 絕不是辨壺秘訣 讀者慎之 年代新舊與個人練土習慣 窯性窯手不同 壺師經驗深淺 都有差異

.. .寫了之後有點後悔 因為毫無價值 看壺不是如此看的  不過一時興起 草官亂判

TOP

看壺買壺最怕 有特定看法
什麼是特定看法 ?
一些自以為重要的特徵 比如接痕 火屎 釉淚 鐵溶點 顆粒 章款 ....
這些特徵是仿者賴以維生的飯碗 沒有特徵如何賣壺 ? 愛壺者慎之  

TOP

買壺是一個歷程 不同時間有不同看法/想法
有一陣子把重點放在"歲月的痕跡"
使用多與年代久遠不是等號 火氣燥氣可以泡水入土消除 砂崩有可能是土胎不緊實 包漿是長期浸茶葉 .. .

現在好像是有點長大了  看好不看老 買土不買歲月 工還是熟練的牢

TOP

言之鑿鑿 心領神會 多謝小不兄

TOP

感謝讀了一篇好文章
又多學了一課

TOP

行功吐氣

本帖最後由 小不 於 2010-10-6 22:48 編輯


認真玩壺的時間很短 與壺的接觸倒是從有記憶開始..
小時候家裡泡功夫茶 上學後學陶藝 出社會開始買壺 用壺
宜興壺的素胚 未上釉卻又堅實耐用 把玩手感溫潤如玉 深得我心
一直以來朋友群中有多人玩壺 小不卻不求甚解 不願上進 十來把壺上下輪流泡茶 看人多人少 看心情 胡亂拿 黑白抓

直到最近... 因緣際會 開始收壺
買書 上網 逛丁山 思考 ..
沒有老師 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不過自己看自己想倒也自得其樂
壺的說法很多 專家也很多 派系也有
小不自己胡亂玩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想法 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買壺 之 行功吐氣

挖系 ~ 形工土氣  啦 ~

形 要符合傳承 宜興稍有作為之工藝師大多有師承可考 有家教的孩子 還是不一樣 有個味

工 粗細不論 手法要熟練 表示製壺者確實有下過工夫在做壺

土 自然不做作 該有的粒子要有 分布要自然 何謂自然 ? 多看才能體會 如土 如磚 如皮革 ..

氣 氣勢 氣韻 氣質 不只整隻壺要有 拆開看 個別的配件也要有 流 把 蓋 身 足 都要有適當的氣

說完了 謝謝  ~

自以為買壺常碰到的課題

1 到底是不是宜興壺 ?
這是最基本也最殘酷的 買的壺是不是宜興製造 宜興土屬於陶土 好的陶土還是陶土 以分類來說 陶土介於磚土與拓器之間 也就是說正確宜興壺的長相是介於一塊細膩的磚與一個粗俗的瓷盤 (許多廉價瓷器實際上是 stoneware 拓器 含細砂) 不應該像磚土般鬆散 也沒有像瓷器般堅硬
是陶土了 ? 可是怎知土來自於宜興  宜興土俗稱五色土 土的顏色變化比尋常陶土多 燒成後 黃色 紅色 橘色 黑色 淺綠色 淺藍色 灰色都屬正常 宜興土較之尋常陶土內含較多的金屬 燒成後多少有金屬氧化的點 好土有時非常細緻 點可能細到必須用30X的放大鏡才能看出
宜興工法與其他地方的製陶不同 獨具一格 拍片成型 拍泥片的結果是厚薄不一 仔細摸壺會有一邊厚一邊薄的感覺 (不過高工藝手法製成後不易察覺)
市場在變 審美觀在變 宜興也在變 一些觀念還是得依附時代來看 當時的價值/審美觀點在哪 ? 符不符合


.. .後期的宜興擋胚 拉坯 灌漿也極為普遍 不過以宜興土的特性來說 拉坯與灌漿所用之加工土料已經不能算是宜興土了 ~

常遇到的問題

2 怎樣算好壺 ? 這個可難可簡單
收藏界多數看法 到代原作或廠內壺為佳 是不是絕對 世間事很難有絕對的 是不是好建議 ? 或許是吧 ~
小不個人看法 製壺者想表達的有出現在壺上 淳樸的心情 真誠的做工 流暢 穩重 有個人風格即是佳作
窯燒溫度 (燒結狀態), 使用便利性 人體工學 這些都是其次
泡茶好喝 ? 一山還有一山高 真正泡起來最好喝的那隻清初朱泥 你捨的天天泡嗎 ?
原礦泥 不要搞砸 慢火燒 應該是可以接受了 只要壺形適合 泡茶就可以了


買壺課題

3 長期收壺的朋友 一聽小不開始收壺 興致來了 各個要求看壺
看壺事小 可是壺一拿出來 不得了 友情馬上受到考驗 什麼樣的評語都出來了
評語公不公正一回事 氣勢凌人倒是真的 廠外 不值錢 你被騙 垃圾 這種壺人家都拿來送我 我還不要 化工土 不能泡茶 喝了會生病 ...  .
小不心想 ..  你玩的壺怎樣 偶沒見過不知道 但如果玩你家的壺 玩到後來 變的這麼沒禮貌 火氣這麼大 那肯定不是什麼氣質高雅之物   

這篇主題是形工土氣 或許該回歸主題一下

型  方非一式 圓無一相 一隻壺看似端正 實際上細看之下 線條 角度 凹凸 各有巧妙 不對稱的平衡 製壺者與品茗者多年合作衍生而來的眉眉角角 漢方壺的梯形底 方器的微凸壺身 流的含骨 把的勾 蓋緣的天地 這些都是經驗與智慧的累積 品高謙虛者得之


回復 14# 惜福緣

謝惜福緣兄美言  

型工土氣 之 工

工 武術有言巧不打功 功力夠了就不怕花拳繡腿 何謂功力夠了一件事用心的作 做久了 就夠了
哪怕是倒油入罐 砌磚為牆 做久了自然有功力
功力的顯現在自信 在流暢度 無論一氣呵成或是慢工細活 自信的動作還是留有痕跡 只要心能夠靜下來 熟與不熟很容易分辨  


本帖最後由 小不 於 2010-10-3 10:23 編輯


外插一感言

壺水深   ,  入者如不諳水性 .. ..

識廠不如識泥
辨款得要金石
買土實在沉重
求工首重樸實
到代僅供參考
吃藥當作吃飯
夢醒還得泡茶

新手買壺不要太情緒化 跟著感覺走是"老前輩"在做的事
壺的感覺可以複製 沒有100% 但是要個八九分是不難的 所謂君子欺之以方 什麼"感覺"有市場 什麼樣的壺(偽)就會出現
型工土氣都有一些"硬道理" 有些容易複製 有些很難 把握一些很難複製的要點 比較安心
個人小小歪理 見諒 見諒 ~

審美觀與價值觀的訂定是買老壺的一個重點
怎樣算是美 ? 什麼工要作 什麼工不必作 ?

型工土氣 之 土

土來至於大地 原礦 化工土皆是地球上挖的 土沒有年代 每一塊土都與地球一樣老
何以分辨 ? 要分辨什麼 ?

產地的不同 選用的料不同 加工的年代不同 穩定期不同(腐土陳放/養土期)  可想到的大約是這樣
宜興五色土 黏性佳 不需調製即可製壺 古人手工練土 用土必先養土以求穩定


自言自語比較不會老人痴呆
.. .還是反過來 ?

紫砂世界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沒有比你更真的出現 你就是真 哪天一支好壺不巧落了同款 你就變假了
時大彬的壺哪隻是真的 ..  好像太監收的無款那隻比較真  

真假很重要 但是...  真在哪 ? 假在哪 ?
假如你朋友騙你說他跟老闆去吃飯 但實際上他約了你乾妹妹吃羊排 喝紅酒 這是真還是假 ?
騙你是真的 但朋友也是真的 乾妹妹還是真的 羊排與紅酒應該也不假 只有老闆是虛構的
宜興壺就是你那朋友 乾妹妹是你的錢包 紅酒 羊排是你買單的  老闆的事與你無關
還想玩壺嗎 ? 多認幾個乾妹妹 睜隻眼閉隻眼 不要相信老闆的故事 或許有機會交到一些真心的朋友
搞不好哪天朋友就當老闆了  

今晚喝了一點酒 ..  一大點  
喝酒不上網 上網不喝酒 之前自己跟自己講的
不過睡不著 還是上來哈拉一下好了

一樓已經簡單介紹了小不的宜興壺 "傳承"
很短但是歷史悠久  孩提時代父親就泡空夫茶 (很久以前了)
有時小不會想 如果拔爸用心點 如果他收壺藏壺欣賞壺 那偶會不會多一些功力 變一個"兩代家傳宜興壺專家" ~  
狠多年是多少年  ...  ㄟ就說 1970 好了 如果"小爸" 40 年前開始收壺 偶會有什麼收穫 ?  
除了可能收到幾隻顧景舟 蔣容之外   

當代沒假貨 因為沒利潤空間 而且人還沒死會被抓包 假貨多仿古 一古就百假
1970 買 1970 的宜興壺肯定假的不多 買1930, 1890 ..  就很難說了
想想也不難說   總的說就是每個時代買古董都是偽貨充次 真假難辨 看法多多 議論紛紛  跟現在一樣
所以呢 ? 靠老爸買老壺不見的穩當 還是自己瞎子摸象卡實在


本帖最後由 小不 於 2010-10-11 13:48 編輯


一個問題大家可以一同思考 小不也還在想 還沒參透

如果你喜歡老壺古壺 手上有一把土胎看起來很老 工型到代 又是老柴燒的壺
哪天一個朋友跟你說 這壺是我朋友做的 是新壺 有暗記 暗記是.....
你還會喜歡這支壺嗎 ?
如果不喜歡  那壺又沒變 是你變心了
變心是因為 ..  ?
其實心裡愛得是"真" 不是古, 愛的是"名" 不是古, 愛的是"貴" 不是古, 還是你忽然間長大了


台灣人買壺 多數買土買年代
內地人買壺 買工買名氣
到底買壺者何去何從 ?

泡茶 泡茶好喝的
把玩 溫潤順手的
觀賞 韻味十足的
炫耀 大名鼎鼎的
研究 支離破碎的
無聊 錢多 那就隨便買

買壺最怕仿而不知 低壺高買
如何"防仿"
仿者 有心人士也
心在哪 ?
賺錢第一 (應該也有學術性的仿 那是少數)
賺錢的秘訣 在買低賣高 成本越低 利潤越高
如果要把壺 的形工土燒通通做到位 那利潤就不高了
通常是顧此失彼 錢花在刀口 古壺顧款 老壺顧燒 早壺顧形 新壺顧工 之類...

..  調土就各看本事囉    調不出來用買的 重賞之下必有好土  

分水嶺
覺的宜興壺有幾個分水嶺
1) 手工練土與機器練土 手工練泥壺易養易油 遠看色澤有深度
2) 柴燒與重油燒瓦斯燒  柴燒吃火不平均 壺形通常不是太工整
3) 拍片與擋坯 拍片裡外平整 擋坯上下厚度不均 壺內通常有手指推痕


個人籠統心得僅供參考 絕不是辨壺秘訣 讀者慎之 年代新舊與個人練土習慣 窯性窯手不同 壺師經驗深淺 都有差異

.. .寫了之後有點後悔 因為毫無價值 看壺不是如此看的  不過一時興起 草官亂判

看壺買壺最怕 有特定看法
什麼是特定看法 ?
一些自以為重要的特徵 比如接痕 火屎 釉淚 鐵溶點 顆粒 章款 ....
這些特徵是仿者賴以維生的飯碗 沒有特徵如何賣壺 ? 愛壺者慎之  

買壺是一個歷程 不同時間有不同看法/想法
有一陣子把重點放在"歲月的痕跡"
使用多與年代久遠不是等號 火氣燥氣可以泡水入土消除 砂崩有可能是土胎不緊實 包漿是長期浸茶葉 .. .

現在好像是有點長大了  看好不看老 買土不買歲月 工還是熟練的牢





以上
小不 兄 酒後吐真言

平常心 看完覺得應該還有的練
1 對岸落差懸殊 高很高 低很低 文字太多 一貼圖昏倒 台灣水平起伏不算大
2 貪便宜一定沒好貨 不變真理 認真玩 至少要5年 會慢慢看懂一些東西
3 那玻璃裡的東西 一半一半 建議你要玩 至少要目前2萬以上的下手 不然跟一廠商品差不多 但多一個0
4 茶壺是要泡茶的 + 好茶絕對上3千 = 好壺家好茶 很快能感覺道 也很快彈盡糧絕
5 好話 真話 在這裡都有 .... 其他用心去體會

TOP

藝術上的感覺,當今僅存的優秀作品。

TOP

末學學習 增廣見聞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