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20# 伍男


    您講的偶都不是很贊同ㄟ 怎麼辦 ?

TOP

補充 :
不是玩玩過陶土的就真的懂陶。之所以可以成為一門學問或是技藝,必有其一定的深度與內涵;須以實踐 ...
伍男 發表於 2010-11-23 23:15



   
小不不才三十年前開始做陶 您比我早 我叫你老大 這樣可以嗎 ?

TOP

這是討論交流,不是吐槽。..........請別自我臆測
再考你的話,可能你會很鬱卒;若有得罪還請海含嘿!!................^^

TOP

這是討論交流,不是吐槽。..........請別自我臆測
再考你的話,可能你會很鬱卒;若有得罪還請海含嘿!!..... ...
伍男 發表於 2010-11-24 03:09



  考我 我會鬱卒 當然會啊 ~ 你又不是偶老師
如果真的兄是高手 是可以學習的對象 那小不高興還來不及呢 為何要不高興 ?
網路臥虎藏龍 也很難說

前文老師的考題
"能拉高並不代表基礎養成就很紮實,因此,對於此技法的"專業"素養的了解程度並不一定就能畫上"="此符號。

一般剛拆封的陶土若以1公斤去測試其水含量,從剛練好的土到革硬約含189公克的水。................不知道吧?
革硬到全乾約會再揮發120多公克的水。成形到完全乾燥的含水總合約占三成。
而一般剛拆封的陶土其硬度約在4~6之間,而硬度到9(革硬)時以拉坯依然能成形。
而土片成形則很難再撐塑其壺身,易導致開裂。
另外,擋泥的成形時的硬度頂多在6度上下。陶土在常溫中裡面的水分子即開始揮發,土片成形的操作過程中;土片外部就開始硬化了。期均質性即開始產生不勻。

拉坏的坯質優勢在於均質化。土片成形的優勢在於厚度的一致性,但不代表坯質的均質性一致。
拉坯的定中心步驟其作用為何"


"素養不一定高" 嗯 有可能 小不的素養就不是太高
剛拆封的陶土 幾克的水 這個真的不知 不知是陶土 紫砂 拓土 瓷土 也不知是進口還是當地的 新鮮的還是庫存 之前有在做陶時 都是自己配土 也不知密封袋的土有多好  真的不知
"土片成形則很難再撐塑其壺身,易導致開裂"     土會開裂與延展性還有乾燥度有關 與成不成形無關
硬度多少 ? 這個小不也不知 (不知道的東西還真多 )  都是手拿起來捏捏摸摸 輕輕敲幾下 也不知幾度
"土片成型優勢在厚度的一致性" 土片小不喜歡槌的 怎麼槌都沒有拉坯的厚度來的一致 技術真的太差了 看看可能還是得去搞一台滾輪來壓 比較一致
定中心步驟 ? 人生的中心都還沒定 土就不去想它了 壓了就走

討論完畢  

TOP

我只是在引導你探索事物的方向要著眼於其"本質",不要只停留在"視覺與觸覺"的感官認知上;因為很多人都如此。

TOP

回復 25# 伍男


    嗯 ~ 本質
聽起來有些吸引力

等著聽課中  

TOP

大師可能在忙 小不閒閒沒事做 胡扯兩下
這帖引發討論的起點在均質 伍男兄認為拉坏優勢在均質 (請參考前文)

土的均質與否 在尚未進入成型加工前已經決定了一大半 主要在選料 練土 抽真空 揉土/捶打 濕度控管..  等等等的前置作業
單就成形手法來討論 拉坯與拍片簡單的分法就是一個需要加水加速成型 一個不需要
加水有何作用呢 ? 稀釋 軟化 潤滑
加速旋轉呢 ? 拉扯 延伸 拉開來張力變得必較平均 這是拉坯的特性 也是容易做薄胎的前提
問題來了 .. 一條橡皮筋 擺在那 沒有施力拉扯 另一條拿起來拉長
哪一條的特性比較"平均"
拉坏是要付出代價的 土讓你加水拉扯成型 不會改變嗎 ?

第一 表面與土胎中心的吸水量/稀釋度 已經不同
第二 濕胚成型與皮革修坯時土性不同 加工密度不同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拉坏成型後 土的緊密度與練土花大把時間追求的"均質" 已經有一段距離


小不也希望拉坯可以做很好的茶壺 可以保留練土時所追求的品質 可以原汁原味不要稀釋就成型 這樣偶就不必再多花一毛錢來買紫砂壺 所有的壺都可以自己做  
1

評分人數

  • 不滴鞋

TOP

想一想還再發一篇好了
台灣的陶藝家還不算少 有的有錢 有的窮
有的做得很好 作品卻沒銷售管道
有的呼悠 呼悠 日子還過得頗渥裕
作陶很辛苦 柴燒更辛苦
如果要害一個人 就叫他去做陶藝 遲早累死他
茶壺的功能性很特殊 講究喝茶的人要求很高
台灣的陶藝家如果要靠賣茶壺為生 真的很辛苦 千萬三思 !
茶杯 茶盤 茶海 茶罐 茶船 茶啥都沒關係 就盡量不要做茶壺
除非真的豁出去 自己找土 自己配 慢火柴燒一路搞到底 這樣在茶饕的世界就有競爭力
問題是..   真的會累趴 三思 三思 再三思  九思ㄚ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