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面對黑暗

生活在現代的人,除非偶而遇上大停電,應該很少有機會平心靜氣的面對黑暗。

到了夜晚,為了夜間活動的方便或因為害怕黑暗,總是把要眼前照亮。除了睡覺閤眼前的一剎那外,一般人總是能夠不必面對黑暗就儘量避免。

由於多年住在山林中,除了自家的燈光外,夜間沒有任何的光害(自然天光不算)。每當夕陽完全落下,看著天色由白藍轉澄再變灰,最後,如果不點燈,則四週是完全黑暗,尤其是圍繞者住家的原始山林,更是大塊的深墨。此時,即使是沒有星月的天空,相稱之下,竟還泛著微光。

起初是因為四五月份時住家四週滿山的螢火蟲出來繁殖,為了尊重這些「原住民」生存的權益,祇好把山谷裡唯一的光害源減到最小。於是一整個春天的夜晚,德易山莊的戶外幾乎除了萬千個螢火蟲的小閃光外,就是漆黑一片(星月當空的日子則又四方通明)。幾年下來,漸漸發現,面對黑暗是多麼重要,這是不難做到的,而過去竟然不知其中的妙處!

眼睛是靈魂之窗,是最耗神的器官。眼睛張開向黑暗深處看去時,由於沒有光壓,如果不特別搜尋或注目,眼睛可以得到充份的放鬆。睡覺閤眼時,除了作夢,否則眼球不會運動。張眼面對黑暗,不刻意搜尋,眼睛則是同時運動又得到休息(眼球做柔軟運動、視神經休息),能快速從疲勞中恢復。

黑暗中,因為看不到外在,聽覺和觸覺變得敏銳,對於週遭的環境會有更多元深刻的感受。更棒的是,當所有地方都一片黑暗時,總要有一處光明;習慣了在黑暗中一段時間,人會變得寧靜,腦筋也會清楚,是一種輕鬆的明淅,甚至心變得特別明亮;這也是在面對黑暗時纔有的獨特經驗。

果然,黑暗育孕光明

面對黑暗,人開始面對自己。

面對黑暗,人的心開始發光。

香巖兄您似乎處在山野享受自然界的寧靜
寧靜的聲光反射出人體另一處本能的滾動
由光能的感受稱之為眼界
轉入意識的清明沈澱稱之為無意識界
小弟因為經常山野露宿也感受到無暇想的神智寬鬆
這樣的感受也沒幾人得以領會
想不道兄的描訴卻如此深遂

TOP

慧日破諸暗 ... 慧從善解得自在                              感謝分享  

TOP

小弟因為經常山野露宿也感受到無暇想的神智寬鬆
這樣的感受也沒幾人得以領會

小渣蚱兄:
證道歌云"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優游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蕭灑"
看來兄己得,天然三昧,同喜同喜

TOP

建達兄:
       您的觀文心得,更具創造性,感謝!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