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七年之"養"

一般而言,愛好普洱茶的茶人,認為茶只要像普洱茶一樣妥為保存,

茶質就會轉()化,其間並不需烘焙,除不喜歡有火氣的茶(怕上火)外,

同時也怕在焙茶過程傷到茶質以及將陳味焙掉。

另外,也有一些人主張不要復焙,是避免有人以烘焙讓茶乾顏色加深,

令人以為是經時間陳化之老茶。

其實台灣陳年老茶,如果當初選優質茶乾,製茶過程有適當發酵,

一次(或短期內)妥為焙乾(條索狀比較容易做到),然後以瓷罐密封保存,

經過時間的洗禮,一、二十年後有可能是一款優良的老茶。

也有一種台灣陳年老茶,當初也選擇優質茶乾(半球狀),適當發酵,

「培養」過程中歷經6-7年,並視需要反覆烘焙(電焙或炭焙,不可高溫)

以期茶乾確實乾透、轉化、及趕走雜味為目的,

然後再密封保存,多年後(不必像沒復焙存那麼久)也可能是一款優質老茶。

為什麼要七年,這可能是茶質轉換之必要時間,

以普洱茶為例,新餅一推出,有時我們也不敢確定它將來一定會是好茶,

常常要等到7年左右,待其茶質變(轉)化,才能決定其優劣,

不過此時之茶價可能已經翻好幾倍,這可能也是一種投資(或收藏)的回報,

但同時也兼具風險存在之投資(或收藏)行為。

優質的台灣老茶為什麼不容易找到,問題是很少茶商願意等7年再來賣茶,

因為7年時間太不可預期,同時也是投資週轉率的問題,

另外,此時之茶價怎麼開也是一個問題。

以上是個人淺見不知對否,尚請各位前輩指正
9

評分人數

  • 若水

  • 瑩瑩

  • 煎茶人

  • 素還真

  • 阿德

  • Jimmu

  • 好喝茶

  • 射過溪

  • 山城茶戀

普洱茶有內飛'內票'原包裝'保存不用密封'及大樹茶等因素
喜歡老茶的人,會買普洱茶新茶來收藏期待茶質轉化(七年後或更久,要喝或脫手均沒問題)
因此當普洱茶新茶之茶價由原先相對便宜,到目前有部份新茶之價格已有高過台茶之情形
而台茶在這方面似乎仍在原地踏步,會想買台茶來存做老茶的人數,可能無法與普洱相提並論
其癥結可能需要好好探討一下

TOP

回復 3# 迷途小書僮

    條索狀與半球形是茶乾之製造過程不同所產生(如同普餌有磚'餅'沱'散茶一樣)
    烘焙最主要是在追求乾燥(食物不焙乾存久容易腐壞)
    主帖的是說如果不復焙,以條索狀的茶,較容易一次焙乾,密封久存較沒問題
    而半球形的茶,不容易一次焙乾(乾透),如果要久存可能需要復焙
    有復焙的茶(不可高溫傷茶質),依個人的經驗,其轉化較快.
    至於復焙與不復焙哪一種好?都有人喜歡.
2

評分人數

TOP

七年的確是一個不長不短的日子,要廠商等那麼久才能推出上市,從成本考量真的有一點難.
最近我遇到一款剛推出93年金萱陳年茶(併堆,不分季別),價格不高(已缺貨),但口感'香氣'柔順度均很不錯,
本來我不喜歡金萱的一股味道,經老闆於復焙過程中予以修飾後不很明顯,
其與烏龍陳年茶相比,雖葉底較差,但茶湯並沒有遜色多少.
我想如果能從這方面考量,即以較低海拔'不必春冬季茶青'不要限定烏龍等方式,
做一些較低價的陳年茶,市場接受度應該會不錯,我想這也是降低廠商積壓成本之方法.

TOP

如果買的是梨山茶,打開包裝3個月就會受潮,該茶應是以毛茶出售,

由於未經精製(揀枝及烘焙),的確僅適合在3個月內盡速飲用完畢,以免茶葉受潮變質。


半球型茶葉要存放做老茶,在未確實乾透前(即還需復焙時)用陶甕存放是可以,
但如果已乾透(嗣後不用再焙),個人經驗是以瓷甕封存比較適合。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