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這花茶在臺灣可是源遠流長,
早在20世紀初,
南港王姓及魏姓茶師創制包種製法前,
臺茶部份產區之茶品口感強而香氣弱,
復因本島花材不足,
當時即有毛茶運往福州薰花後纔運銷特定地區之情形!
2

評分人數

  • 茶來茶去

  • lee480318

TOP

此外,
早年所謂"包花茶"採用的"窨花"技術,
與現今薰花法大有差別,
窨花法製成茶品品質雖好,
但因工料成品太高,
商家早已不用此法產製花茶了!
2

評分人數

  • 茶來茶去

  • lee480318

TOP

這種小茶會都是不定時臨時起意的
想到了就打打電話看誰有空,然後就馬上聚會的  ...
lee480318 發表於 2010-11-2 18:33


桃園茶會上小蔣於沙鷗兄這一桌取樣試泡的,
應是民國70年代左右的南投武夷薰樹蘭花茶,
當年有一時段北部茶館習於供應此茶,
近年則有見以其茶乾類半球形而仿充凍頂茶者,
謬之遠矣!

但真乃好教材,
年份夠,
武夷種,
薰花茶,
若有茶會此款該列上!
1

評分人數

  • 茶來茶去

TOP

本帖最後由 jiang 於 2010-11-2 21:33 編輯
剛搜尋到   茉莉花茶的製作
花茶的製作過程是將鮮花和茶葉拌和,利用鮮花吐香,和茶葉吸香的兩個特性。
茶 ...
Liao 發表於 2010-11-2 20:33



包花茶的製法許多文獻皆有記載,
通俗茶書則以池宗憲先生所著"包種茶"最稱周詳!

君搜尋所得大致不差但嫌簡略,
就個人認知及印象所及補充說明聊供參考:
"包種"若指製法,則有作菁部份發酵,
所謂"包種綠茶"便易生混淆,
包種茶取其香秀清純,,
易與多種花香調和而互不侵奪,
所謂 [未發酵的茶才能吸收茉莉花的香味] 有待斟酌!

此外,
一、剪茶:利用切茶機將較粗的茶葉切細。
高檔包種或包花茶甚重外形,裁切者級數較低.

二、等晚上七、八點茉莉花開,將綠茶與茉莉花依三比一的比例混和攪拌。
不記得茉莉是夜開型,但記得取花之要訣是只能含苞,窨花過程生熱再徐徐綻放,可得濃純香氣原已花開者則易過老而生璜氣!

三、攪拌後,將舖茉莉花於綠茶葉上,並堆成約一尺高的方塊。
茶與花應係先層鋪,以免花瓣折損生雜氣,續視昇溫狀況,每二三時再輕拌降溫.

四、薰花:隔日早晨四點左右予以均勻攪拌,讓茶葉吸收香氣,之後將花與茶個別加溫乾燥。
薰桂花可篩分,熏茉莉則須人工揀除後復乾,此之謂"一窨"!

以上聊供參考!!
4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