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141# etsac

兄您好,
小弟前文所述,對未入倉密植型茶園茶生茶茶性及宿命的看法,確有包含考量兄所述這兩款茶品的個人泡飲的體驗,正巧這2款茶品小弟也有一點樣品觀察。
當然,同為未入倉倉儲之生茶茶品,陳化的程度除了陳期外,倉儲條件(茶品接觸空氣之狀態、溫度、濕度等)的差異往往影響更大,導致同款未入倉生茶品,在不同人手上,可能陳化程度及風味均有差異。
這部分倉儲對茶品風味的影響及微調,也是很有趣的一環,很多可交流分享,但與本題關連較薄弱,以後有機會再向兄請益。
7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 瑩瑩

  • SFG

  • 來自高雄

  • etsac

  • 射過溪

  • 老陳

TOP

.....如您所言,如果入倉對茶質會有所減損或影響的話,那我們存放未入倉茶的目的,
何必去比(或期待)它是否轉出「印級味」呢(入倉後的茶)?....
下港人 發表於 2012-6-13 14:27

兄您好:
小弟僅是提供一己之見及個人體會供茶友前輩參考,這些僅對小弟個人有意義罷了,並不代表小弟所述一定是對的。
小弟亦無想用這些去說服或強令其他人接受之念頭,畢竟每個人忠於自己的親身體驗,才是最真實的,別人(小弟之於其他茶友而言,也是別人之一)說的,聽聽參考就好。

但是小弟前文所提及之「印級味」,顯然讓兄產生誤解混淆。

小弟指的「印級味」是指茶品經過相當陳期之後,茶品自身轉化出有別於茶品原本香氣的「奇香異韻」。

小弟個人體驗及認知,相同茶品,比如說紅印,未入倉與入倉的倉儲條件,二者所轉化出來的「奇香異韻」或稱「紅印的印級味」,本質上有大部分是相同的,差別在於入倉茶品因其曾歷經入(濕)倉的倉儲歷程,使得茶品自身轉化出的「奇香異韻」混入了多出了因倉儲(濕倉)過程質變產生的味道,導致2者香氣有顯著之差異。
但小弟個人體會及看法,如除去因入倉歷程混入之倉儲質變多出來的味道,2者香氣的同質性是相當高的,幾乎相同,只是清濁有別。

小弟只是說明茶品隨陳期轉化出的「奇香異韻」,並不是入倉茶所專屬的。
這「奇香異韻」是茶品「自身」正常轉化過程中經足夠陳化後的必經之路,並不因入倉不入倉而有不同。
差別在入倉茶因其曾歷經入(濕)倉的過程,所以除了上述茶品經足夠陳期正常轉化出的「奇香異韻」外,多混入的「茶本味」以外的倉儲及質變味。

小弟個人認為,這些印級老茶的所謂「印級味」,之所以迷人令人傾心,是「茶品自身」經足夠陳期正常轉化出的「奇香異韻」,而不是後來「因倉儲」混入的倉儲質變味。

所以小弟才會認為,未入倉茶品亦會隨著足夠的陳期轉化出「奇香異韻」(也就是印級味)。
並不是期待未入倉茶品會轉化出入倉茶「因倉儲(濕倉)多出來的倉儲質變味」。

請兄酌參。
12

評分人數

  • lin146

  • 菜鳥

  • 普洱小峰

  • teddysu

  • 布魯斯

  • 瑩瑩

  • 小神童

  • 容爸

  • 大頭球王

  • 老陳

  • 下港人

  • 射過溪

TOP

回復 148# brownsheep
兄您好,
小弟只是一個很普通喜歡喝茶的人。
但駕馭文字的能力確實是小弟的罩門,所以小弟另有註冊ID「說難」,先在ID上表明自己此部分能力的不足(雖然違背「說難」原出處之意),祈請茶友前輩見諒,可惜後來密碼忘了,請兄包涵。

感謝兄的質疑,小弟受教了。
小弟前已言明,小弟所述只是一己之見,同為玩賞茶品之同好,各自茶緣、各自忠於己身體驗,勉強不來。
如有與兄看法相歧者,望海涵,當看看笑話,輕鬆一下心情也不錯。
7

評分人數

  • 菜鳥

  • 來自高雄

  • 瑩瑩

  • 小神童

  • 老陳

  • 大庄

  • 射過溪

TOP

回復 140# pzk252

喝一杯茶。
擺在我們眼前的這杯茶,
最初依循著該茶製作者的「理念」,「取材用料後」後,經「製作過程」產出成品,經儲放「倉儲過程」,最後到我們手上依當下的「沖泡條件」出湯後所注。

影響這杯茶滋味的原因,主要大別有製茶人理念、取材用料、製作過程、倉儲過程、沖泡條件等,必須上述條件俱佳,方能成就眼前這一杯「好茶」。

小弟在第140樓所述,最主要是針對密植型茶園茶為取材(取材用料)、生茶制程(製作過程,以廠內改制前台地茶生茶品為主要觀察對象),未曾入倉未曾受潮(倉儲過程)之茶品,以輕泡淡飲(沖泡條件不細述)出湯之個人體驗。

小弟個人認為此類茶品因「取材」之茶性使然,故而以上述「廠內生茶制程」所為之生茶品,以未入倉未受潮倉儲條件儲放,即便以輕泡淡飲之「沖泡條件」出湯,在未陳化至溫和醇厚之前,對身體負擔太大實不宜多飲,而此類茶品以該倉儲條件陳化至溫和醇厚之路過於漫長(超過20-30年),陳期十數年以上者,已價高難以負荷,故而體驗知道其轉化情形及方向後,不喝也罷,不建議追逐。

此類茶品,在90年代末之前,在製茶人理念、取材用料、沖泡條件均相同之情形下,就已經呈現並實際存在兩條路徑去降低密植型茶園茶茶性與身體不適感的衝突:

一個在倉儲部分加入入(濕)倉的歷程,但需忍受茶品相伴而來因入倉產生的改變(已如前述),與未入倉茶品二相權衡後,抉擇好惡由人。小弟個人認為入倉之弊大於利,所以選擇未入倉的茶品。

另一個在製作過程(工序)中,調整茶品發酵的程度,亦即提高毛茶的發酵程度。此種方式的延伸,就是熟茶茶品(熟茶部分待以後再詳述)。茶品成品的發酵程度比一般廠製生茶高,又不到熟茶的渥堆程度。具體作法是如何小弟並不清楚,但是效果很明顯的表現在茶湯上,這種方式可追溯到很久前,很典型有幾片茶是如此,較近的比如猛海茶廠96(有稱97)橙中橙這片茶,該茶品的發酵程度顯然高於同時期的96紫大益生茶(96紫大益比較像一般廠製生茶之發酵程度),用這種方式在台地生茶茶性與適飲性間作了折衷。但不知為什麼,此類發酵程度較高的密植型茶園茶偏生茶茶品比例上並不多見,就不明其因了。

90年代末風起雲湧百家爭鳴,另闢蹊徑,直接從「取材用料」環節去調整,「製茶廠家」也不在只是國營廠,私人廠家雨後春筍般成立爭鳴。這部分取材用料的調整,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的,實際上呈現的就是「密植型台地茶用料為主」及「以大樹茶用料為主」間的「過渡型」茶品產生。小弟推想大概粗分有「台地茶與大小樹茶拼配」、「茶樹生長型態的過渡-例如荒地茶、小樹茶」等(此部分各方專家大師業已介紹甚詳,小弟簡述至此)。許多集中在90莫2000初的名茶(高價),現正引領風騷的主流茶品,例如99綠大樹、易昌號等,小弟個人認為大多屬於此類,此類茶品往往也被歸類為大樹茶或野生茶。這類茶品,茶性較之純台地生茶有一定程度之調和。

更往後標榜純料的大樹茶品滿坑滿谷出籠,茶海茫茫,心依何處,哪個最純、哪家質最好,人云亦云,令人迷惘....

以上都是一些相信大家都知道的資訊整理。
許多人關心的重點是上述這些茶品及分類,到底好不好?

回到喝茶,
一個人相對一杯茶。
這杯茶要怎麼樣稱的上「好」?什麼是好茶?好茶的標準是什麼?茶質?大家都說茶質,到底茶質是什麼?
這涉及到我們「期待」從茶湯中感受體驗到什麼,我們「能從」茶湯中感受體驗到什麼?解讀些什麼?重視些什麼?
我們是怎麼來喝這杯茶?

茶是拿來喝的,開湯品飲見真章。
茶品開泡出湯前,任何的分門別類取材用料倉儲的不同,只對從茶湯中感受得出差異的人有意義。
所以還是要回歸眼前的這杯茶談起。

小弟以下不敢妄想三言兩語去定義解釋上面這些名詞或問題,
只提供一些個人體驗看法給各位參考,
接下來幾日比較忙,如得閒隨緣再述。
18

評分人數

  • 台灣秧塔

  • lin146

  • 菜鳥

  • tz@

  • 大魚兒

  • 口福嘴今

  • 頑童

  • 大庄

  • 布魯斯

  • teddysu

  • 來自高雄

  • viado

  • 容爸

  • etsac

  • 老陳

  • 瑩瑩

  • 小神童

  • 射過溪

TOP

回復 153# brownsheep

兄您好
小弟所指發酵度較高的偏生茶品,早期七子大藍印、適度發酵綠字黃印,這兩款都很典型。
小弟所見小黃印、認真配方黃印、加重萌芽黃印的發酵度也都比後來的猛海廠73青以後的常規生茶來的高。
96橙中橙更是明顯,發酵度高同期常規生茶很多。
下關茶廠俗稱的首批繁鐵(下關茶品辯識門檻較高,有時認知會有歧異),小弟個人亦認為發酵度略高於該廠其他生茶品。
從上述茶品的葉底觀之,色澤及柔軟度都大致一致,
小弟個人認為並不是部分生茶料加入部分握堆後的熟茶料混合壓制,亦不認為是因發酵過程中發酵程度不均勻所致,
小弟個人認為,應是有意識的故意發酵到該程度的。
原因及實情為何,小弟並不確知。
但反應在茶湯上,卻有非常明顯別於常規茶園茶生茶的表現。
苦澀度刺激感都降低許多,還伴有發酵遺留的味道。
上述茶品提高發酵度的方式,是不是就是就是現在大家說的「渥堆」,小弟並不知悉,
但猜想原理應類似,但方法及發酵程度的拿捏有別吧。
這部分應該可以查找到專家相關的考究資料,小弟所述,您姑且聽之切勿盡信。

至兄所述生熟配的茶品,小弟亦有見過,其葉底色澤及柔軟度往往不一,可以明顯區分為顏色較淺較柔軟者、顏色較深甚至近褐黑色較乾硬甚至已炭化者。但是這種情形的茶品,小弟顯少在猛海、下關之餅茶類發現,倒是一些個人研判推測90末的不明廠家茶品較常見到。

至於熟茶,簡言之,小弟並不是如生茶般以保有茶品之鮮活(欲保有其生茶之鮮活、又難以禁受台地茶之剛烈茶性)為主要考量,相對的,是取其溫和,熟茶經渥堆後原本生毛茶張牙舞爪之性,已大部摧折,僅保有小部分的活性,此時對身體負擔已小,待惱人堆味退去,大量飲用亦無妨。
二者著眼點並不相同,供您參考。
5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老陳

  • 大魚兒

  • 容爸

  • 頑童

TOP

忘了請問,有96橙中橙的茶友,這一片是生茶還是如pzk252兄所說的有輕握堆! ...
brownsheep 發表於 2012-6-13 23:58


兄您好,小弟是指該茶品相較同期廠內常規茶生茶品例如96外紫內紅紫大益7542,「發酵度」明顯較高。
是不是以「輕渥堆」之方式為之,小弟並不確定。
供您留意參考。
2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老陳

TOP

一家之言,以自己的想像力編織過程和結果,竟然也能博得滿堂彩,怪了?!

[quote]另一個在製作過程(工序)中,調整茶品發酵的程度,亦即提高毛茶的發酵程度。此種方式的延伸,就是熟茶茶品(熟茶部分待以後再詳述)。[/ulumochi 發表於 2012-6-14 01:02


感謝指正。
確實小弟這部分用語不精確,容易造成混淆,小弟意指毛茶原料至成品間茶品發酵之程度(成品前的發酵)。
您的意見,小弟受教了。
小弟一開始就講了,小弟所述僅係各人意見及看法。
如與兄意見相左,多包涵。當晚上看個笑話,幫助睡眠。
3

評分人數

  • 老陳

  • 菜鳥

  • 普普人

TOP

不是不精確,是兄對茶品製程半知半懂吧?要不然不會寫出下面那種結論的>>>


兄喜歡大樹茶和熟茶,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6-14 01:24


兄您好:
首先感謝您的指教。
但請您留意,小弟「沒有說」自己懂製程,
開宗明義也表明僅係個人意見參考就好。
況且您指正的事項,不妨請您耐心的對照小弟前後帖文,小弟真意為何,您自己判斷吧。
小弟也回帖更正了。
小弟再提醒您一次,小弟僅表達個人看法,不是要說服別人。
希望互相間都能保持應有之尊重。
再次感謝指教。
5

評分人數

  • onetai

  • 射過溪

  • 大魚兒

  • 大頭球王

  • 老陳

TOP

回復 162# ulumochi
兄您好,
相信您有容納不同意見之雅量!
至少小弟是這樣認為。
聊茶是快樂的事,小弟歡迎並感謝指教,
但是如能讓彼此歡愉的心情談茶,不是更好嗎?
至於熟茶部分,容小弟此主題結尾後,再作說明好嗎。
感謝分享
4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容爸

  • 老陳

  • ulumochi

TOP

回復 169# ulumochi
烏兄您好

兄一再追問之小弟對渥堆熟茶與入倉生茶之間作似乎「差別待遇」的論述及取捨部分,小弟會在後面詳述。

因目前這一題,接下來要談談小弟個人看法中,何謂好茶、好茶的條件與標準、如何簡單的判斷過濾、如何從喝的角度判別、從喝的角度與欣賞品味茶的哪些面向、為何我個人會喜歡某些特質的茶品、一個珍藏級的茶品的靈魂時什麼、處處生機亦是危機、且喝茶等。

有些是拾人牙穢資料整理,有些是把穿梭在腦子裡面尚未整理的體驗想法組織後書寫起來,對小弟言,接下來的部分才是最的表達的。待這部分交代完,小弟會提供熟茶部分的個人看法供參考。

但小弟再強調一次,小弟只是喜歡玩玩喝喝茶,提出的也只是無足輕重的個人之辭,也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罷了。
小弟不是要去證明,也不是要去說服,更不是要去挑戰別人。

如以禮相待,小弟必以禮相敬,儘量就個人體驗提供個人意見參考。
相對的,如一再無禮,一派跋扈作無謂的打磨消遣,
那小弟鄭重提醒您,
小弟沒有一再被損著玩確若無其事的無限修為,
真要以直報之,亦可。就怕屆時您禁受不起,也打壞大家談茶的雅興。

期盼持禮據理開心談茶,
有意見相歧處,暢快各抒己見,
也是一大樂事。
謝謝。
10

評分人數

  • onetai

  • 菜鳥

  • 射過溪

  • 老陳

  • 大頭球王

  • minca

  • ulumochi

  • 來自高雄

  • viado

  • 頑童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