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2# 吳阿舍

補充說明一下:
令人沒齒難忘的105K茶已事隔20多年了
當時根本沒有製茶廠房

是以篾盤置於日光下曬青、在寢室內靜置浪青
於屋簷下攪拌和殺青,使用乙種乾燥機烘乾
很小的殺青鍋,一鍋只能炒 7 斤
每天最多只能做出10多斤茶乾喔

茶樹只有幾百棵,散植在果園裡
肥料就那些疏下與爛落的蘋果和水蜜桃
11

評分人數

  • 一路

  • 普洱小峰

  • 花乳齋

  • 吳阿舍

  • etsac

  • 千尋

  • 圓仔花

  • 瑩瑩

  • captain007

  • idiot

  • Joeyhsu36

TOP

名聞暇邇的福壽農場的茶廠竟是如此模樣…令人匪夷所思…
1

評分人數

  • 吳阿舍

TOP

甲種乾燥機與做青同一區,因為攪拌機在旁,幾乎可確定這做青就在這間屋內,這代表著,這茶廠沒有空調設備,由圖中也看不出有空調設備…這做茶人的心思,令人玩味不已。也許是消費者的因素,很多該看到的東西沒有入鏡,實在可惜。
3

評分人數

  • 一路

  • 吳阿舍

  • etsac

TOP

杜師傅在另一帖中對於梨山105k處的茶有如下的描述~~

    當初重發酵105K的茶像喝茶油,恍若醍醐
嚐一小口留香30分鐘以上,連喝三杯便醉臥不想起
再觀其它茶就如草芥,不堪飲



而小弟在與陳文峰師傅的對談中..陳師傅也曾提到當年105k處的茶..揉撚後往牆壁一甩.可以黏在牆壁上..可見此茶膠質之重...


小弟發這一帖想探討的是...茶質今不如昔..問題是出在哪?
是人的因素?還是氣候的因素?  是製程上有改變..還是茶園管理的方式有了不同?

既然大家都懷念以前(包含小弟.心嚮往之啊)那嚜...能否再複製出當年的茶質呢?
9

評分人數

  • 一路

  • 花乳齋

  • teddysu

  • etsac

  • 圓仔花

  • 瑩瑩

  • idiot

  • taikede

  • 知秋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