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做青有錯嗎?沒有錯啦,而且是正宗,不要把自已不懂的事等同不對,做不做青自行決定,怕是做黃自已都做不好才對,做青不會做黃就更不會

TOP

.......茶質今不如昔..問題是出在哪?
       是人的因素?還是氣候的因素?  是製程上有改變..還是茶園管理的方式有了不同?

唉 ! 看照片就知問題出在哪兒了, 怎麼可以容許人在製茶間內抽菸 ?
茶質的好壞, 取決於茶師們的專業與態度 !

TOP

小弟今年有幸也喝到福壽長春茶跟長青茶的春茶, 雖然我不是喝茶高手, 但是個人喜好長春茶多很多, 長青茶口感比較淡薄, 也少了長春茶的醇厚..想說長青茶實在青了很多, 真的喜愛這種滋味的人很多嗎?

TOP

越做越青是十幾年前有群以青做為高山茶準則的一群茶商茶販造成的
當初高山上設備往往都沒低海拔地區的好
所以往往為了省時省力所以就將就做成比較青的茶
還有就是茶菁高山條件本身就比較好環境好破壞少..指的是當初
因此那些茶販一直要求低海拔地區越做越青 為了只是能混茶
說來說去還不是"利"字 然後呢搞到外國去進口回來破壞自己國家的產業
這被強姦的台灣茶葉 可悲可嘆

TOP

人心不古.天時不合.利字當道,茶香只在回憶中.......杜老大.小蔣.茶海中的痴者...........百年一念只求回憶重現.茶界需要怪腳....加油堅持下去
2

評分人數

  • Tiffany

  • 蔣爵陽

TOP

小弟我發表我的經驗與想法(小老弟我會去看茶園與作茶)~
首先就是本土茶葉的轉變:
1.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機械取代:現在連揉捻都有用機械去擠壓取代了,我問過作茶的老師傅,他說單純這樣作水路會不順,如果將前段的發酵補足就可以做出與以前品質差不多的茶湯(約8成起跳),採茶員已經很多是阿桑或是外勞~真的會去採一心二葉嗎?都3~4葉了...
2.茶園茶樹沒有良好的管理:茶齡太老,沒有翻耕與換新茶苗(向茶改場申請好像要等一年),如何要一個老茶樹作出年輕茶樹的品質呢?
3.產業年齡層的斷層與製/產/銷,產生的斷層:茶園大多都是很老的茶農在施作(蠻多不會茶園管理),將茶菁交給茶廠後就沒自己的事,誰知道茶廠會怎樣去製作?
4.境外茶的充斥:台灣本土許多出外發展的越南與大陸,也會將這些成品帶回本土(話說今年有次比賽茶的冠軍茶,幕後是境外茶~卻沒人去揭發,連品評師都喝不出來,証明不是拼配太好就是境外茶品質越來越好)
5.茶葉"正確"知識的傳承:小老弟我有次經驗去參觀某茶葉的博物館,有人問導覽員:包種茶和椪風茶是甚麼茶作的?  那個導覽員竟然回答:包種茶是包種茶作的,椪風茶是椪風茶作的,我聽了很傻眼,這兩種茶主要是以製成去取名,並非是茶種去定名的....每種茶種都可以製造成各種茶系列的成品,茶種/製成兩者卻可以亂混淆一通....這只能說是正確知識傳承的問題與教育傳達的失敗。

PS:其實現在室內萎凋室,已經有許多控制溫度濕度的環境去保持茶菁的發酵穩定度了~
2

評分人數

TOP

老大,头版长青蒙友赠送好不容易上手了,今年综合水平远超11年7月批次长春茶,发酵轻虽个人不喜其"青",但醇厚中贯穿着独特的清爽气息,高冷风格非常享受!!!至于"香气"表现,由于缺乏对纯血统高冷茶的正确认识,不敢妄评希老大指教...

10克/100cc盖杯,七泡不掉水,醇柔轻盈,很棒!

弟在此聆听老大赐教...拜!

TOP

回復 77# 陳三
對阿 自己開了茶行後就沒去廠幫忙做茶了
現在主力都放在烘焙茶了
最近還想再買台新烤箱

TOP

回復  陳三
期待陳三兄秀出照片
半自動還是全自動的
大小多少斤,
小弟用到懶得自己下去用了,
都給工人去 ...
terrypan1 發表於 2012-7-1 16:33



    真的嗎?是真的才說嘿,套一句嗜老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也…哈哈哈…這歷史典故我也搞迷糊了

TOP

回復 74# Daiwan-Te


    小弟不才~~還沒喝到今年場內的~~聽同行敘述~~今年特別出2種不同系列~~~
一種以慣例作法~~另一種是以甲機走較乾。不知道資訊是否正確!!!!
                                                      (更      正)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