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Popo 大人言:  “就像改造一家葡萄園,開始時大刀闊斧,在果園四周栽植大樹,吸引貓頭鷹棲息,以控
制噬齒類動物,園里布置特殊的野花,吸引特定的益蟲來抓害蟲。控制損害是第一階段的
工作,在這個階段你可能成績很糟糕。然後你再考慮葡萄架的排列方向和密度,適宜光照
,土壤深度等這些細節,事情就會開始轉機了。”

TOP

本帖最後由 若水 於 2012-6-4 22:18 編輯

〈獨家〉老茶似骨董!越陳越香 


TVBS – 2012年6月3日 下午7:07

相關內容





  • 〈獨家〉老茶似骨董!越陳越香 10年漲1 …




不只酒類在拍賣會崛起,現在就連茶葉也不再和傳統畫上等號,在台灣不少收藏家,專門收藏「老茶」,從10幾年到100年都有,老茶的價格,幾乎10年可以翻10倍,在行家眼中,老茶等於骨董,越老越值錢;雖然茶葉「越陳越香」,但也有業者,把茶葉當國際精品賣,時尚包裝,拓展市場,吸引年輕族群。 傳統中國茶,也能喝得很時尚,紅、黑色裝潢,搭配牆上粉嫩茶罐,茶葉專賣店,開在台北市東區,用時尚,包裝衝突感。店長陳小姐:「商品上會有一些指紋,那我們會把整個就是擦拭乾淨。」

盒裝像酒盒的設計,精品規格打造,連紙袋也有來頭,內外雙色比照國際精品紙袋,磅數、材質一模一樣,拉低客群年齡層。收藏家林珊旭:「民國20、30年的那個年代,他們是用這樣的包法。」


茶葉用紙封分裝,擺在透明玻璃罐,眼前這一排算是茶葉界的老前輩,東方美人製造日期是昭和7年,今年已經80歲,另一罐更老,大正8年,等於民國8年,算是93年的老茶。 和酒一樣,老茶越陳越香,價格也越高,老茶怕受潮變質,得用馬口鐵罐封存,密封、不透光,保存越好,價格越高,平均10年漲10倍 ,民國38年的茶樣,5、6前年,1斤大約8千,現在至少6萬起跳,等於翻了8倍。

更早一點的台灣紅茶,民國90年1斤3千,現在要3萬,等於漲了10倍。林珊旭:「價格從5萬、6萬、7萬、8萬,都有人開給我。」 「老茶」成了有價物,時間越久越值錢,翻轉茶葉印象,喝茶不只能喝的時尚,還能收藏當骨董。
1

評分人數

  • 煎茶人

TOP

〈獨家〉老茶似骨董!越陳越香 


TVBS – 2012年6月3日 下午7:07

相關內容




若水 發表於 2012-6-4 22:16



喝茶乎..??
喝潮流乎..??
喝價格乎..??
茶本自然...無奈在於人心之複雜

TOP

茶就是茶 是個人的觀念決定他對茶的喜好
茶湯的香氣很容易體會 但是茶湯的細緻度
扎實和喉韻就需要時間慢慢去品嘗和欣賞
1

評分人數

TOP

適合才等於價值
3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若水 於 2012-6-8 09:02 編輯

千年佛緣禪與茶
2012年05月09日 09:08
來源:《中國宗教》 作者:沈翔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圖片來源:資料圖)





2005 年9月,台灣著名學者李敖探訪北京法源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以一杯清茶待客,謂之“君子之交淡如水”。
既禮貌週到,又體現出佛門清凈的風範。孰不知這普普通通的一杯茶,卻已和出家僧眾相伴千年,有著不解的緣分。


茶是地地道道的國貨,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陸羽《茶經》曰:“茶乃南方嘉木。”說明茶原產于我國南方。
《本草綱目》稱茶樹源於巴蜀,閩、浙、江、湖、淮南山中都有種植。早在遠古,茶的藥用價值就被我們的祖先所認識、利用。相傳神農氏遍嘗百草,一日中七十二毒,後用茶解之,方能倖免,這才把醫藥傳世,惠及後人。


在隋唐以前,南方人飲茶、食用茶有很長的歷史,尤其是在道家、玄學家和士大夫階層中頗受歡迎。
到了東晉,飲茶已經逐漸演變成一種社會風尚。而在中原地區,茶還是稀有之物,不為一般人所知。

根據《世說新語》記載,一個南下經商的北方人甚至連茶是什麼都不清楚。可見當時的北方人好飲乳酒,還不習慣喝茶。
南北朝時期,菩提達摩從梁地北上來到少室山,修禪悟道,傳說他對著石壁一坐就是9年,這期間難免體生疲倦,眼皮打架,於是他乾脆把眼皮撕掉,以振奮精神。
不久眼皮落地之處就生出茶樹一棵,上面的綠葉偶然飄到小沙彌的開水鍋裏,達摩喝下去後,頓時困意全消,身心舒暢,自此開了禪門飲茶的先河。這個故事十分有趣,卻難免誇張。

喝茶當不是這位虬髯碧眼的大師始創的,但達摩從南方北上,把茶葉和南方人喝茶提神的習慣帶入禪門,卻也稱得上是一位先驅者了。


隨著隋唐時國家的統一,大運河的修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漸漸通暢,茶葉也開始向北方流通。
而中原的飲茶風氣,則是自唐開元年間大興佛教而連帶發展起來的。
這一點,在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中有很好的說明,其稱:“茶,南人好飲之,北人不多飲。
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昔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傚,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舖,煎茶賣之。

”可見,北方的飲茶習慣,正是借著禪宗的興盛而發展起來的,自此南北茶葉貿易也迅速膨脹,南方所產茶葉,源源北上,“舟車相繼、所在山積”。可見禪宗對茶的推廣作用,是相當大的。《封氏見聞記》的記載也充分反映出飲茶和禪宗修行之間的密切聯繫。禪,梵語作“禪那”,意思是“靜慮”、“思維修”。

禪宗講究“心注一境”、“正審思慮”以達到由癡而智,明心見性的境界,主要是通過坐禪的方式。
禪僧坐禪的時候,過午不食、晚間不睡,十分容易疲乏,而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去煩惡、止渴生津等功效,最適宜禪僧飲用。同時佛家認為茶有“三德”,除了宜於坐禪之外,還有飽食之後促進消化和抑制性慾的功效,所以很快就得到僧人的青睞,成為禪門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唐朝中後期,這種結合更加緊密,
禪院中專設“茶寮”,以供眾僧吃茶;專門煎點茶的,設有專職,稱為“茶頭”。
叢林規則,每天要在佛前、祖前、靈前供茶。
新主持晉山時,也有點茶的儀式;甚至有以茶為筵的“茶會”。


自此後的一千餘年,雖歷興衰,僧人以奉茶為待客之道,卻從未改變。
禪與茶的契合,不僅僅停留于“體用”,兩者的文化內涵相互浸潤,更達到一種深長悠遠的精神境界。
九月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釋皎然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故人寄茶》——曹鄴


茶在生理上使人寧靜、和諧。在精神層面上,茶道提倡的清雅、超脫、儉德、精行,正合禪僧體悟佛性的法門。
在其他物質生活極為貧乏的時候,煎煮一杯香茗,觀察水沸茶滾,沫起香逸,思緒似乎走過千山萬水,長長歲月,慢慢滌蕩胸臆,最後歸於心靈上從容、安寂,所謂的“始於憂勤,終於安逸、理而後和。
”這與佛教所說的戒、定、慧具有相同的價值歸宿。


南禪興起之後,秉承“不立文字,頓悟成佛”的僧人們更加曠達,隨手拈來,皆是禪機。
那時有很多關於茶的公案,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詼諧幽默,暗隱機鋒,意味深長。
如趙州和尚的“曾到,吃茶去;不曾到,吃茶去。”正是借吃茶,打破繁瑣,直指人心。


雲岩曇晟禪師生病時,還以“煎茶給誰吃”為話頭,點化道吾圓智,這種不計有無、不隨生死的情懷,正是禪的至理所在。
有偈子云:“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煎茶飲茶這等事,在僧人眼裏卻同佛性打成一片,不分彼此,達到了“茶禪一味”的渾然境地。


禪賦予了飲茶豐富的內容與形式,並流佈給世俗社會甚至飄洋過海,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寫下重要的一頁。
茶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陸羽,自小被寺院收養,當過煎茶的小沙彌,有了這種環境的浸潤,才為其寫作《茶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得茶文化與茶理論走向歷史的高峰。茶從偏于中國南方一隅不為人所知到現在風靡世界,禪僧作為媒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們把茶帶到中原地區後,成倍增長的消費大大刺激了南部茶葉的生產,使茶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和稅收來源。
在對外交流方面,茶葉往西自絲綢之路遠播至西亞、歐洲,向東傳到日韓。

然而,最令人悠然神往而不能忘懷的,還是“禪茶一味”中那種“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的人文情愫和超脫氣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QJdynhIk
1

評分人數

TOP

泡茶技法之三:潮州泡法By teacup on 六月 30, 2009 | 品茶論道, 茶道, 茶文化 | 靜態連結網址 | 發表迴響 |


1.特色:針對較粗製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說話,儘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到統一的境界。對於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遜於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溫壺、溫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再倒入茶盅。

幹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後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乾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乾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後,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並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溫烘烤,如此能使粗製的陳茶,霉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濕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後,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外溫度配合均勻,然後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溫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後,迅速提起,至於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後,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後,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上下濕度均勻。抖壺的次數與搖次數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後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後,才可如釋重負與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雜派泡法。
1

評分人數

TOP

之前在論壇曾轉貼過..
昨晚茶會再次看到用此法...在泡福壽山高山茶
於是又把它找出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DXjhIZtZy4
1

評分人數

TOP

之前在論壇曾轉貼過..
昨晚茶會再次看到用此法...在泡福壽山高山茶
於是又把它找出來~~

...
若水 發表於 2012-6-10 10:20



    所以用這泡法 有好喝嗎???
1

評分人數

  • 若水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