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精譬好文,值得收藏~有機會能否照出當時代的工序,謝謝

TOP

圖文並茂,好棒的學習帖

TOP

詢價!謝謝!!!

TOP

感謝用心

TOP

取其浮水部份的嫩泥製成 = 最近網路出現的謬論
平常心的朋友特地列印來請教
實在看不下去

鬼扯一堆
以眼前為中心點
根本玩壺不到10年之論


岩中泥,失传以久的天青泥?

奇迹/文


  前几天,因着某种原因,认识了殷建平先生。紫砂圈说起来很小,却是相当封闭。比如某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或者我一直要找的某个工手,可能就是我常去的某位艺人的邻居,但没有人会帮忙介绍,隔了很长的时间偶然碰
上了头,才发现咫尺天涯竟是这么回事。就拿这位殷先生来说吧,他的亲戚甲,是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常往来的一个朋友我曾经卖过他的作品。我在一个壶商那里也见过殷的雕塑。
  碰到了一提起,原来世界真的很小。
  闲话不表。殷先生有一个发小姓刘,最近在配泥。殷先生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发小家境不好,而他在圈内认识人多,帮衬着介绍一些生意。
  于是我约了一位朋友乙和殷先生一起去拜访他的发小刘。刘的家就住在黄龙山“红泥宕”口,红泥宕1983年就废弃了,曾经风靡港台的“文革水平壶”的矿料即源于此地。刘以前在台西矿上干了一年多,加上父辈就生活在黄
龙山上,对于泥料的认知有着丰富的经验。不过刚开始配泥不久,试片和成品泥并不多。
  看了桌上的几个试片,感觉都很一般,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特点。刘变戏法似的不知从哪里掏出一个烧成的身筒递给我,说:“这个岩中泥其他地方没有。是在我们家屋后的院子里挖出来的,夹在两层岩石的中间。很薄的
一层,泥料很干净。”
  岩中泥?当我看到身筒的色泽时,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这是原矿吗?”我问。心头暗自嘀咕,“怎么有几分像我收藏的文革前紫砂泥?”
  “绝对原矿,什么都没有加。”刘说。殷先生在一旁补充道:“我拿去给甲看,甲一口咬定是深拼紫,加了锰粉。但这个真的是原矿,40目的颗粒加60目和80目的通粉。”


  当我第一眼看到烧成的这把《鱼罩壶》时,脑中灵光闪现,这会不会是失传以久的天青泥?明周高起《阳羡茗壶录》中记述:“天青坭出蠡墅陶之黯肝色。”就是说天青泥烧成后的颜色像暗猪肝色。这也是历史上有关天青泥
色泽唯一的文字记述。徐立在《宜兴紫砂矿源之探究》一文中也提到,紫砂泥中显色元素主要为铁,含量较少的元素如锰、铜等,烧成过程不可能呈现近似天青的颜色。为此他特别请重庆师范学院的教授作了化学成分的分析。
  在紫泥中,自古以天青为最。那究竟是什么原因称其为天青泥呢?一种说法是矿源呈天青色,由于泥料的称谓都是开挖的陶工随口起的,这种说法较可信。潘持平老师在他的文章里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天青,染色名。深黑而
微红;所谓深青而含赤色的绀色(《辞源》371页),前人因这种泥与天青染料相似,习惯称之。
  在讨论天青以前,我们先来说说青泥。1932年出刊的《宜兴陶器概要》中记述:“宜兴陶器,大体可分两种。而在产地内部则可分六种,试分述于后。第一类,青泥业(紫砂业)一、青泥业之业地蜀山、潜洛、上岸;二、原
料产地:黄龙山、赵庄山、银墅山;三、泥料名称:青泥(一名紫砂)、绿泥(又名潭砂泥)、大红泥……”从上述文字可见,解放以前紫泥一直叫青泥,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在黄龙山干了一辈子陶工的解师傅,就把紫泥叫青泥,紫泥上面的一层叫皮青。那么紫泥的矿料发青吗?显然不是。
  按照我的推断,青泥实则应该为“清泥”。而现在广泛应用的甲泥应该为“夹泥”。这些都是宜兴口语在记述成文字的时候被误读了。拿底槽清来说,有写成底槽青,也有写成底皂青的。降坡泥呢,我一开始就打成岗坡泥。
因为在宜兴话里,降和岗读一个音。如果不了解原委,就很容易出错。
  众所周知,明朝的时候没有大型挖掘设备,工具十分原始,一般只能挖到黄龙山浅表的泥料,而浅表的泥料成分复杂。仿老壶的都知道,明代茶壶的显著特征就是乱砂头,颗粒十分杂驳。
  开采的“塘户”形象地把这种“和三夹四(宜兴土话)”的泥料称之为“夹泥”是再恰当不过了。等挖掘到紫泥矿的时候,发现这种泥料质地干净,不再需要人工像夹泥一样繁琐地剔除其中的石灰质、岩石等杂质,叫它“清
泥”,意谓“清清爽爽(宜兴土话)”的泥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举个例子:想必大家都买过清水泥的壶,顾名思义清水泥就是清泥加水。如果是清水加泥?红泥加水也叫清水泥?段泥加水也叫清水泥?显然是不通的。
  塘户的文化都不高,估计一些人连书都没有读过,不可能像文人一样讲究诗情画意,如白麻子、红麻子、黑墩头,都是很世俗的俚语。底槽清,顾名思义,就是底下的一槽清泥。降坡泥,就是下降坡度那个地方的泥料。因此当他们发现夹在两层岩石中间的一层矿料,天然纯净清爽,没有一点杂质,数量又很稀少,简称它为天清泥,这种解释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并且,这些塘户还要将矿土卖给“磨坊”人家,磨坊老板在记录各种泥料的数量时,很有可能把清泥写成青泥,天清泥写成天青泥,就像我们时常在乡下看到一些店老板会把鸡蛋写成鸡旦一样,最终以讹传讹。由于天清泥采掘量少,耐高温,烧成色泽醇静,老板买进卖出的价格都高,所以就显得尤为名贵。


  为什么我会把岩中泥和天青泥联系起来?
  其一,烧成色泽。个人以为,所谓黯肝色,就是接近乌黑的颜色。对照中国传统的配色色谱,深紫色古人称为粟色、乌檀色。这个黯肝色肯定要比粟色来得更深。潘持平老师在他探讨天青泥的一文中也提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以人工合成的方法,欲使天青泥再现,由此出现了拼紫泥。可见,黯肝色应该为类似深拼紫的颜
色。
  其二、紫砂泥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一个是醇、一个是静。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做人做事要内敛,忌锋芒毕露。紫砂虽然只是一把茶壶,却也反应了玩家的品格。天青泥相对紫泥、团泥而言,更为深沉含蓄,自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钟爱。从下图可以看出,鱼罩和其他几把壶比较,色泽更内敛。
  其三、台西的明矿开采了四年,如果这种岩中泥十分普通的话,理应大量出现,但本人从事紫砂业数载,阅壶无数,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款泥料的作品。天青泥原产于大水潭,而岩中泥产于红泥宕,它们的地理位置都在黄龙山山角,只不过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按地质学家的说法:紫砂成矿年代为古生代泥盆系,距今约三亿五千万年,黄龙山位于江南古陆边缘,海、陆、湖交替的三亚类地带,由于风力或水利的搬迁,一些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他矿物形成沉积型粘土页岩。不妨作个天马行空的设想,假如海风带来一片砂尘落在黄龙山上,它不可能沉积在山顶,肯定会往两侧陷落。呵呵,这个想法太过西游,就此打住。



天"清"泥 = 最近網路出現的謬論
龍山名砂 = 最近網路出現的謬論

拼紫泥,比龍山名砂略晚,用紫泥調粗砂製成,這種在原礦中加入異物的行為 ,

自古以來稱為拼紫 = 拼紫1970 無泥才拼的啦 清水泥也是 清水紫砂泥 = 純礦喔  不要亂搞混啦


以這泥的質感來說,應該是要仿製龍山名砂 = 始於明朝 現在還有 但連顧景舟都不會拼

調砂,這種泥料應該也跟甲子泥脫離不了關係,

甲子泥調入黑色的礦料,調砂調入的是白色的砂
1990年代仿製文革時期的紫砂最喜歡用這種土,
如果欠溫燒出來,跟文革紫砂有些像

甲子泥
圖都貼錯
看圖
懶得打字了





TOP

取其浮水部份的嫩泥製成
天"清"泥
龍山名砂

拼紫泥,比龍山名砂略晚,用紫泥調粗砂製成,這種在原礦中加入異物的行為,

自古以來稱為拼紫

以這泥的質感來說,應該是要仿製龍山名砂

調砂,這種泥料應該也跟甲子泥脫離不了關係,

甲子泥調入黑色的礦料,調砂調入的是白色的砂
1990年代仿製文革時期的紫砂最喜歡用這種土,
如果欠溫燒出來,跟文革紫砂有些像

真的 = 紅紫砂 = 本山紫泥點趙莊朱砂啦 70歲的真正老班有一些人聽過 上手不多
假的 = 拼紫 連甲子泥都比不上 還想比絕於楊彭年時期的天青泥 甲咖邁壘
天清泥 = 新冒出來的新名詞 不想談

還一堆人讚 想當歷史的罪人喔

王記思亭 = 新磁胎啦 輸一廠正統清水泥 累累累

中國宜興 請看

6樓 這是真正的天清泥 = 拼紫泥

7樓 1990年代的紅紫砂 那是新仿清水泥啦 輸一廠正統清水泥 累累累

5樓以上不想談 ...
至於那吐黑
該怎麼吐
平常心貼過了
不再貼了

11樓 粉鳥歸 1970 才是第一批

歷史記載1984年:宜興紫砂工藝廠應用“黑泥”和“紅泥”等新材質生產茶壺。用紅泥製作的水平壺代替了沾漿紅泥水平壺(內紫外紅)。

黑泥即俗稱甲子泥(小桂子稱他假紫泥),紅泥即俗稱粉胎(小桂子稱他後期紅土)

謬論

黑泥 + 甲子泥 = 最近剛貼 有興趣去找一下 懶得找

TOP



新仿 上面平常心貼一張自己對

TOP

紫泥




TOP

中國國營宜興紫砂工藝一廠1980年代前中國宜興仍有一些以底槽青純料作胎之壺





宜興紫砂礦藏並非遍地皆有,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陽羨砂壺考》曾載:"就土質而論,自明迄今,凡數百載,一山土層開發既盡,不得不向他山求之,產土之穴既異,土質自屬不同,賞鑑亦隨之而別。
"所以紫砂礦脈將來有無斷絕之虞也不得而知,這正是紫砂陶名貴的原因之一。
清人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曾對礦脈有如下的形容"出土諸山,其穴往往善徙,有素產於此,忽又他穴得之者,然皆深入數十丈乃得。"
由此可知紫砂泥礦的開採就像煤礦的深挖地層一樣艱難。
在民國初年以前,開採泥礦的工人大多並非專業的陶工,而是當地貧民或農民的副業。
一般陶土原料的採掘,分為明掘和暗掘兩種。
紫砂泥因深埋地底,多采用暗掘(掘井)的方式取得。
所以文獻曾對清初的採泥方式有"掘井千尋"和"入淵百仞"的描述。

挖了700年,至於數百年無可查,只知早參他山之礦土,關於宜興紫砂礦是取之不盡還是行將枯竭的話題,當地官方發佈前後矛盾,一堆專家們說得吐沫橫飛。

從吃共產大鍋粥配青菜到今日,宜興這30年真的差很大。
我只能說 ...
就壺 = 撇開顧景舟先生所講的論壺四品,早在2000年以降,99%壺只有外表可看,不堪泡茶使用。
就胎 = 添加化工添加劑、金屬氧化物 ... 原礦是天賜寶貝,玩過的才能知一二。
就藝 = 開發創新,天馬行空,仿古抄襲,了無新意。
就心 = 炒作,以名利與聲望 ... 為出發點。
炒得越高,一定摔得越重,台灣走過這一遭,重光期之前的400年,雖高高低低,但仍有原礦,1990年全面開挖後,原址原礦,恐怕只是自欺欺人,2000年以降的宜興陶藝家,名利與聲望的策動也徹底的毀傷始於龔供春數百年來的陶藝之美德。
2000年以降的紫砂礦土,早不知來自何方,反正人工添加物已可亂真,只要有錢賺,牛奶雞蛋都可以假了,胎土算甚麼,現在宜興的人心早不是1970年之前可比擬。
陶藝大師徐秀棠語透玄機,一句不可複製,對一個工藝家而言,不可複製 ... 你相信嗎?
有心無心,工藝品除材料本質外 ... 可以一模樣
不可複製,產自宜興,紫砂原礦才是不可複製。
不談收藏,先說使用,正統紫砂泥是基本條件,其餘一概不要,周遭資深藏家與看得懂的玩家10多年沒壺可買,在重光期之後,會不會進入毀滅期。

無論口沫橫飛只是文字 ...
無論製造使用都是數字 ...
說再多不如賞賞手邊壺 ...

中國國營宜興紫砂工藝一廠
1980年代以前
中國宜興仍有一些以底槽青純料作胎之壺可收
而憑名氣價錢...論斷壺則不算頂尖
終將打回原形
識泥能辨胎
方能練就不敗王道
唯本山泥本質不能複製








陳腐時間越長則越好抗戰與文革有許多好壺都是經歷長達近10年陳腐期當然也只有少數壺才有一些特徵,玩陶最難在辨泥,而識泥的玩藏者,方能收到珍品。



底槽青泥料在長時間陳腐後使用時從藝人員可能在窯燒成品上產生黑色暈紋因此從藝人員在使用陳腐時間較長的底槽青原料時一定要重新杵打充分才可以製作


跳跳跳 砂



請宜興的朋友傳過來的 本山 蔣笠 川埠 香山 尚未整理先傳在說 泥 千變萬化

















太多 先醬子


TOP

  一廠底槽清泥

一廠清水紫砂泥 (正宗紫泥啦)





回復 引用

評分 TOP




平常心

二等二級


帖子114 積分290 威望1411  金錢4203 T元 在線時間32 小時 註冊時間2011-4-2 最後登錄2011-5-4
37
發表於 2011-5-4 03:05 | 只看該作者





一廠紫砂紅泥(紅紫砂啦)











一廠甲子泥(黃龍山紫砂泥點底槽青啦)







一廠黑泥(黃龍山紫泥點底槽青啦)

不同於民國黑泥拼配法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