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關於製茶過程中之各名詞解釋及目的

萎凋之作用:

(1)使葉變為適於揉捻之狀態。

(2)使葉變為適於醱酵之狀態,並進行發酵作用。

(3)蒸散部分水分。

萎凋之方式:室外萎凋(自然、日光萎凋),室內萎凋、人工萎凋三種。在本國各茶區多用日光萎凋,倘遇天雨時,則用火力乾燥以行萎凋。

(一)自然萎凋將鮮葉均勻攤於陰涼之處,或室內之萎凋架上,任其進行萎凋,直至適於揉捻為止。

(二)日光萎凋將鮮葉均勻攤於竹蓆而置於竹架上,藉太陽熱力而行萎凋,直至適於揉捻為止。

(三)室內萎凋:將茶菁置於置於架上或是冷氣房內進行委凋,等到發酵味散發即可下一步驟。

(四)人工萎凋:主要利用機械熱風進行萎凋。

菁(青)或稱走水:將萎凋的茶葉放在竹篩內,來回篩動,使葉片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經攤置失水,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漸漸氧化,形成茶葉特有的品質。

菁(青)之作用:是利用高溫處理新鮮的茶菁失去一部份水分,殺死茶菁的催化酶停止發酵,便於揉捻,並借熱化學反應,去除葉菁中的青臭、苦、澀味,轉化為具有花香醇味的葉菁。

菁(青)之方法

(一)炒青:傳統是用鍋子炒,現代化的用滾筒式殺青機。

(二)蒸青:用蒸汽將茶青蒸熟。

(三)曬青:利用太陽的熱能進行殺菁。

(四)烘青:利用熱風循環進行殺菁。

揉捻之作用利用機械的力量使茶葉轉動相互摩擦,造成外部芽葉組織細胞破壞。細胞汁液流出黏附在芽葉表面,經隨後的乾燥過程凝固,以利沖泡。且利用揉捻的輕重可控制茶葉成捲曲狀,以利保存及塑造茶葉不同的風味。揉捻的輕重決定於揉捻時所施的壓力大小與時間長短,揉捻輕者,茶性比較清揚;揉捻重者,茶性比較低沈。

揉捻之方式

(一)輕揉捻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條狀」

(二)中揉捻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半球」

(三)重揉捻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全球」

團揉或布揉及解塊之作用:團揉或布揉屬中重揉捻的做法,用布將經過初揉茶青包成球狀,然後一手提住布巾的頭,一手將布球依同一方向搓揉,並使其滾動,如此「布球」就愈揉愈緊,緊到一個程度,放置一旁,讓其降溫固形。一組數球揉過後,逐一打開將茶青鬆散此動作稱為「解塊」,加熱後再行包布揉捻,這樣一次又一次,直到揉成需要的外形與茶性。

渥堆茶葉堆積後灑上水後蓋上布在高濕度及高溫環境下快速熟成。主要因新製之普洱茶口感強烈而苦澀,且刺激性高,大多不適合立即沖泡飲用,需經過一段時間的長期陳倉、熟成。經陳倉熟成的普洱茶其味道會隨著時間的增加於越加圓潤順口,而渥堆能在短期間內產生類似陳年普洱的味道渥堆屬濕發酵。

悶堆:茶葉堆積後蓋上布後保持比較高的濕度中一至三天,使其產生輕微的發酵作用,使茶葉的顏色變黃(悶黃)悶堆屬乾發酵。

乾燥通常利用大型乾燥機以熱風乾燥揉捻後的茶葉,高溫乾燥的目的為迅速鈍化酵素的活性,使茶葉停止繼續發酵氧化,蒸發水分,除去異雜氣味並穩定其品質。乾燥完畢的茶葉,則稱為毛茶。

撿枝毛茶的含有老梗、薄片、茶末及非茶類雜物。須經過精製過程中的撿枝、分篩等手續,使其形狀整齊、品質劃一之成品。再經過烘培,才成為成品茶(稱之為精緻茶)。

烘焙:一般以輕火烘焙稱為生茶,以中火烘焙稱為半生熟茶,以重火烘焙稱為熟茶。生茶的香氣比較好,喝起來有茶葉的味道,也就是青味,茶湯顏色比較淺。熟茶的茶湯顏色比較深,口感比較有韻味,入喉後可感覺到烘焙的香氣。烘焙程度較高,除了增加茶乾的穩定度並會讓茶乾香增添了火候香、熟果香、焦糖香。

批配為了要確保茶葉品質標準,並能以穩定的價格提供不同種類的茶葉,很重要的工作即是要將各批製作的茶葉加以拼配 (或稱為拼堆)。

6

評分人數

  • youcanoldman

  • 若水

  • davidw

  • 射過溪

  • 圓仔花

  • 山城茶戀

本文之意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飲茶文化轉變,雖然背後皆有自己的故事與歷史轉變。
主要是感於在與一些茶界先進們閒時喝茶之餘,總是聊到茶的傳承重要性
因為外面稱呼的名字,還會以茶種/製茶工序/特有名詞去命名產品
有時在與周遭朋友解釋的時候,往往對方有聽沒有懂...
先進總說那句老話:茶本身並沒有對與錯,要怎麼重怎麼做怎麼賣都是隨人的。
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這是很主觀的。

希望各位先進能開版或是補充新的,正確的資訊以供傳承
敝人因工科出身,比較講究實際面與喜愛化學物理的轉變,所以對這部份下的功夫比較多,也希望各位先進能夠分享個人的資訊
種->製->產->銷
3

評分人數

TOP

烘青:利用熱風循環進行殺菁
你要不要解釋一下這是什麼?我很懷疑你壓根兒就是外行到不行 ...
陳三 發表於 2012-8-24 17:33


甲種乾燥機乾燥機熱源有很多種
重油,電力,瓦斯,或是兩個混合的熱源
主要是利用風將熱源帶入系統內,將茶葉中的水分帶走
因為後來改善會將出口風又帶回到起始點,進行循環以及節省能源的作法
所以稱之熱風循環

TOP

這個好像沒有編輯模式~

TOP

不用牽扯到台茶理念,每個區域或是每個製茶師的說法或是解釋都會是有部分出入
我可沒說室內萎凋=烘菁,我兩邊可是有分開的
至於曬菁與烘菁的話,是以前機械設備尚未發達,先人用這兩個方法,只是現在皆由機械設備取代
文的標題有寫,只是說明

TOP

蒸菁綠茶製程:
蒸菁→揉捻→乾燥→成品
炒(烘)菁綠茶製程:
炒(烘)菁→揉捻→乾燥→成品
這只是名詞差異性。

關於你說的普洱茶:
舊時代約7~8年多前,傳統晒青工序製成的生普洱茶或熟普洱茶(作手茶除外),茶性較屬於溫和型的,我想多找找資料一些專家、前輩都說的很清楚。
而近年的時代 ,雖號稱以傳統晒青工序製成的生普洱茶,但大部份都是烘青(以高溫烘乾機代替太陽光來晒青~製程時間短、乾淨衛生),經過高溫來烘乾茶葉本身的水份、汁液,應屬前發酵茶(和高山茶一樣),茶青已沒有陳化的因子(本身的水份、汁液)可供後陳化,只會隨著時間老化-非陳化。

是有烘菁這名詞,而屬於殺菁流程,為何不能放在殺菁階段呢?
而甲種乾燥機部份,是因為我去參觀過桃竹苗區域一個茶行,他自將老舊的甲種乾燥機當作殺菁用,我有詢問他這應該算乾燥吧?他是回答說:本來是想走一個流程,將浪菁完的茶葉先經過甲種乾燥,在去炒菁。但是礙於空間不足,所以當作輸送帶,也帶有乾燥及殺菁功能。

TOP

將浪菁完的茶葉先經過甲種乾燥>>>>你要不要解釋一下這個說法…很奇怪
陳三 發表於 2012-8-27 15:54



   那個先生是說,他本來要將廠房設計一條線流程,因為人力成本昂貴,又怕人工突然減少他原先本意是將浪菁結束後,走輸送帶後送進炒鍋,在調整炒鍋溫度。
但是後來發現水份會常常走的不過,他就懷疑輸送帶作太長,又因有時濕氣重,茶多少吸了一些水份
後來在輸送代末端加裝轉入一台老舊的甲式乾燥機,利用稍微熱風將這些水份去除後,在送入炒鍋會比較穩定
因為他很得意的說:反正這台是免錢的...
後來聽說那台加熱失效,變成單純輸送機了

TOP

或許在你眼中,對方的行為並非主流
說簡單~他高興怎麼作就怎麼作阿
每個人想法不一樣,作茶都會有出入
茶,文章,風水~~沒人能了解至精通
或許在你眼中,只要一個錯誤就可以質疑別人為"不識者"或是"新手"
或可以輕易稱呼茶農們為"沒有心智的農民真是比比皆是"
竟然你那麼厲害,認為自己所知都是對的~~
那為何沒見過你為這些農民們幫助?
為我們這些在迷霧中指引?
而只是在這邊批評來批評去~
彷彿以鄙視批評人去囂張的張揚自己
資料是我看到,我問的,對方回答的,我整理的
我也不敢說裡面是全對,或是全錯~我只是將整理好的PO上來
我只是回覆你想知道的,這些都是我親身去詢問的
至於信不信完全在於個人觀感,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或許
那些在農地裡面80多歲的老農民對於農藥或是茶園管理不懂,但是他們出生的年代就是如此,可能一輩子都沒寫過字,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也有
或許
在製茶部分,我或是那個北部蔣先生沒有你懂,但是他至少有嘗試去做好事情,或許在別人眼中蔣先生是很天馬行空,但是我覺得他堅持他自己的想法,這是令人蠻值得去尊敬的。
或許
你可以從烏龍茶作到紅茶就可以說自己功夫很瞭不起,或是自己有機茶園都快到3~4甲地,甚至還要拓展發展到其他農作物,年收益好幾千萬。
但是,這並不代表甚麼,福壽山上黃老太太他家本身就有3甲多自己的高山茶園,她老人家還是一樣和藹可親,不會像你盛氣凌人。
或許我的資料與解釋你覺得無法入耳~說我在掰??

在"香味與雜味香味"中回覆:雜味喔,保証他們說不出所以然來,因為要是他們懂了,他們就是高手了咩。不過可惜,還是少數人才知道事…不然怎叫茶ㄋㄟ"

那為何沒看你站出來過?
只是會在這邊批評,沒聽你在教導其他後學

TOP

慢走~不送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