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由於家裡經營茶莊生意已經有兩代之久,小弟為第三代正在起步與學習的階段,看到這個主題很有興趣。爺爺當年因為自身的興趣與遠見,在六十年前開始收藏老台茶(以文山包種茶為主)。
存放至今已經成為市面上少有的珍品,父親早期經營家業主要以傳統茶莊經營方式為主,現在希望我能夠有所突破,小弟目前經驗尚淺,所作的計劃有限,目前就碰到的問題希望各位先進能夠給後輩一些小提點。

就我所知,老台茶目前的定義,大多數聽過的說法是至少存放十年以上,烘培方法分兩種,第一種唯一次性烘培,就是一次就把茶葉烘培到極致,存放期間不再進行烘培。此種做法的風險是不知道需要存放多少年才是最適合飲用的年度。一次烘培性的茶葉若是存放的不夠久,培火味無法散去,喝起來差那麼一點韻味,就商業利益角度來說此種烘培風險似乎較大。

第二種烘培法是逐年進行烘培,每家茶莊各有其獨門烘培的技術,有人三年烘培一次,有人五年烘培一次,有的強調古法,有的用上好的龍眼木。逐年烘培的方式有好處,就是隨時都能調整與飲用,邊喝邊調整藏茶的方式與烘培的方式。此種方式就商業販賣來說是較適宜的方式。

目前為止老台茶有幾點問題提出與各位先進討論,開版的前輩討論到的來源問題,就目前經營來說,由於專賣坪林的包種老茶,拜烏龍茶知名度較高之賜,條狀老茶一般來說市面上較稀少,加上爺爺當年收藏茶的品質與來源在鄉內皆知(老茶農都認識),所以老台茶來源部分碰到的問題較少。有問題的部分是老台茶有多老,這就是比較難推廣與執行的部分。除了比賽茶有封口與年份外,一般的收藏的老台茶葉就外觀是分不出差別的。看不出差別的,有這可能是未來需要突破的部分。另外

另外曾與國立大學的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是否能從老台茶的茶葉鑑定大約年份,目前執行上有難度,加上許多來店內買老台茶的專業茶友認為自己的嘴巴比較準(一喝就知道這個茶夠不夠年份),所以目前對這部分的推行遇到瓶頸。雖然在小弟心中認為這應該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當開始喝茶,想接觸老台茶的茶友,如果能有科學面的輔助,對於大家應該都是一個保障。

附帶一提,感謝爺爺當年的遠見小弟能夠對於茶葉與包種老台茶有較多的認識。爺爺當年對於氣候與茶葉品質有很高的堅持,小弟心裡想到的是全球氣候的變遷,目前台灣的氣候與數十年前也有明顯的改變,究竟現在的台灣茶適不適合繼續藏茶等待轉化老台茶?

一些問題與先進們討論,請多多指教!
1

評分人數

  • 蔣爵陽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