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看了烏兄的引經據典  讓我不覺想問兄 號級茶 兄喝過多少種 ?  有哪幾種是面茶 底茶灑面有潮水發酵的 讓我們開開眼界 介紹一下吧  

TOP

謝謝烏兄的提問 個人認為 骨董茶 也就是號及茶 沒有潮水渥堆的現象 及口感  70年代 有一些大葉青餅7582兄可以比對一下 差異性在哪裡? 非生非熟的口感 就好像放的比較潮濕的生茶一樣
建議你先比對一下 骨董茶 及 現在大樹茶 或滿天星成品 餅面 條索的差異性 還有包嘎印級茶條索的不同點 再來檢視你所引言的論述   
你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 相對的 文章是參考用的 不是定律 就如同台茶作茶師傅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對茶的詮釋 及喜好 不是單一的
2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61# ulumochi

很多文人雅士把茶都形容得非常美 非常特別 是種讚嘆 是一種欣賞
骨董茶的鮮葉你喝過嗎? 為何你這麼肯定 他的口感 不是 那樣 (你的論點在哪裡) ?
佛海茶廠1939年成立之初 是生產磚茶為主叫復興號磚茶 1940年范先生接手後 應戰事 而停產近10年的時間  所以沒有任何東西留下來比對 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至於烏兄引述築茶的 潮水臥堆工序  切碎等跟現在骨董茶 實在無法聯想 倒是現存的 黑茶類如六寶 六安 千兩茶的作法很像

TOP

回復 62# ulumochi


    烏兄言置辦錫瓶是放綠茶散茶 個人也有不同看法 如果依其採購的量 需要多少錫罐存放 錫罐也不就是放茶 的一種器皿罷了  應該不會是單一用途 也因為如此 採辦這麼多茶團 也有可能撥散置於錫罐內吧  不管是散茶 或團茶 都應概是大包或 木箱或其他方式擺放 使用時才取出至於錫罐內使用吧 如同我們現在的使用方式是一樣的

TOP

適度發酵 100斤  30斤的水    表面還要噴水  還要經過3次 翻動 加水 這樣的製程 以現行古董茶  整餅變化 面菜顏色 是不會趨於一至 葉底顏色更是如此  我現在說的都是我的經歷或接觸過的  不是從廣告詞裡去找答案的 或自己加上去解釋的 (適度發酵 )  你認為是多少水多少茶葉 臥堆多少天 才合格
同慶號沒有喝過有潮水臥堆(適度發酵)的味道 到目前為止
水紅味濃這個定義是很籠統的 紅的標準 濃的感受 都可以無限放大跟縮小  是沒有標準的 簡單講他就是一個形容詞 他告訴你 我的茶會這樣歐 但是不是一定如此 當然是不一定 就好像說我用的是毛尖 春芽 心蕊是一樣的 也不一定是這些東西
3

評分人數

TOP

如果從近期去了解號級茶的製程 應該首推張官壽老先生 也就是有參予宋聘號製作的人 相對的也是參予真淳雅號製作的人 當時呂老師一行人 千辛萬苦找到張藝老先生 找來製作宋聘號骨董茶的張官壽 老先生希望還原製作號級茶  因此有了真淳雅號 為何個人特別喜愛這片茶 除了它的歷史價值以外 就是它的品飲口感 當初喝他的時候 是製作一年後 他的口感表現 就如同現在的新茶味道 苦 澀皆有之 但是2 3十沖以後的尾水甜 就如同紅標宋聘號一樣 有一股西瓜的清甜 (靠近西瓜白肉的地方) 包括同慶號 也因此當時我們就把它叫做 同慶的孫子 直到現在有些朋友還如此稱呼他
如果號級茶真如烏兄的巧門 真相 那現在整個易武茶區製茶的工序應該是潮水發酵為主 大家的追求也應該是這個方向 而不會是現在的情況

TOP

回復 83# ulumochi

哀  真是無言 如烏兄這般有能力 又有智慧的人 老是愛在這形容詞上打轉  我只能說大家都不辛苦  不辛苦
張官壽老先生做宋聘號 哪個部分  我就不知道了  我只知道 真的有做茶出來 而且易武現在做茶的方法都是這樣 而且叫傳統製程  這些也都沒有關西 重點是 口感  生茶製成 跟潮水製成  前幾泡的表現 一覽無疑 日後的轉化也不同 再說一個 潮水握堆的面菜 顏色 就我們說的 死色  死色 沒有光澤  自然陳化的 油亮  油亮  還有一種入倉的 當然顏色也不同 但是現在入倉技術很好  退倉完全也非常優
2

評分人數

TOP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3

評分人數

  • tedin5313

  • 素還真

  • ulumochi

TOP

這樣的比對 不知道 清不清楚
第1張潮水製成  公序 非常不錯的 但瑋道不討喜
第2張傳統製程 自然存放
第3張2相比較  味道落差是最大的
3

評分人數

  • tedin5313

  • 圓仔花

  • ulumochi

TOP

烏兄給你個建議  如果要做比對 應該拿比較接近的 東西來比較 一個新茶 一個入倉茶 年份又差很大 當然一個硬梆梆一個軟趴趴         .........................認真點好不好
1

評分人數

  • tedin5313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