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看來你跟本不懂中醫裡面陰陽的真正意意,去買本中醫學概論看看吧!


中基或中醫概,區區早前讀過幾本幾遍
現在則偶讀,細讀"內經""傷寒論"醫宗金鑑"暨"醫古"和歷代暨近名醫之傳記暨醫寮實錄等"
中基祇在決速查資料時當小詞典
且區區為學是"依經論"不依"工具書"

TOP

總覆板主李兄:
一.人者見仁.智者見智 您可以繼續成為"神經氣學的服膺者"區區不會有意見,也祝願這條路能走通了,造服更多人,但這也是祇唯物辨證的科學知識所找到對氣的現象稍接近一點的解釋方法,,,繼續努力!
二.學物理的和學化學的仍至學機械的完全不同,但不會混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面對"物質"的那一個向度或特性. 認為談茶能引起氣感,就會把中醫之氣或,修真之氣混淆的,實在是因為,沒有因真正知道和體驗"氣"的各個面向,層次,特質乃至在人體的反應方式! 真經驗了氣不同層次的氣在身體的表現,就不會混淆.食物之氣.人體氣感.氣功之氣.深度靜定中的氣行...

TOP

續上
三.學中醫以現代西方科學的方式(祇研究現象知識用腦筋,而缺乏內在氣脈之個人實證),已是中醫之末流,或說是中醫的未法時代,身體虛的人,對氣敏感並非壞事,而是身體主動的告訴人,

TOP

打太快按錯鍵了
下接....
告訴人那裏需要注意,一個人若不知道這正是"氣"的提醒反應,反而否認它的存在或身體的需要,那人就不會知道要注意調整身體(作息,飲食.衛生.乃至心情或情緒的變化....),肯定並正視氣的作用和變化(體內證),對人的心身健康是有決定性的幫助,
四.喝茶是簡單,也是不簡單的事,從單純的喜歡到想要投資,從待客解渴到修身養性,文化學習.這些不同的目的都在網上分享相互欣賞,純喝茶的人也欣賞學習人們怎麼靠普洱賺錢,想用普洱修身養性的人,也不用自以為高更或以為較有文化(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文化的一環)茶氣也是如此,有氣感的對氣感沒信心的,都是喝茶的一家人,其實都不欠缺什麼,要學的學,想分享的分享,也不必證明自己如何如何,區區是願意相信,這是一個祇要沒有私心和特殊因緣誰也害不了害誰的網路世界,藉網路世界大家通通氣,喝出好茶氣,應該也不離板主的本懷吧!

TOP

來氣得氣從針炙.練氣功,都有人說,
入針得穴.受針者有相應經脈酸麻或蘇的反應,就有人稱來氣或感得氣
初練氣功(層層不同) 練者初無感應,後經專心練習或體會或由教者助其導引,便其有明顯的氣脈運行之反應感覺,也稱來氣得氣.
不過區區記得並沒有可來氣得氣和茶氣相並,(但也不否認,曾有人完全沒氣感,喝了特別的好茶或老生普
有相同得氣的感覺)

TOP

中基或中概是受了西方醫學影響,把活體分解,用西方科學的精神來重組傳統中醫,看似有系統,其實反而向唯物辯證思想妥協,這是區區後來不看中基反而求諸經典的原因
再則區區的祖父是中醫師(若還活著超過110),年輕時翻看先人留下的古版中醫書,從沒看過中基或中概的書,祇看到好幾袋患者因無錢繳醫藥費,而留下的藉據和感謝紙條.....
學佛的人初期不懂名相,看看佛學概要.佛學大網.佛學講論.佛法學術論文,.,那是入門.
如果一個人祇看了那些佛學概論或基本佛教知識的書,並讀畢了佛學研究所,甚至剃了頭,但卻從未深入經藏,通達任何一經或總持一切三藏十二部經並有實證,轉經而不被經迷,就要上壇說法,不會虛虛的嗎?

TOP

氣功或太極拳區區四十年前就開始學習了
打坐學定,出神(沒到陽神)通脈輪.也己是陳年往事
自從識得佛法,稍會息心休心之益,連氣也不用意去練了;但總覺得自己身體也是眾生,能不病何必誤用使之病,纔會再學習如何可以不必看醫生不吃藥的方法(治未病之心法與生活實踐)
如此實踐已近三十年
友人學氣功或命性雙修(丹道)來訪(學位與實修並進三十年者不乏其人)咸皆同意,現代最先近的科學方法對氣的研究(這些友人都是實際參在國外參與研究的人)和他們自身對的體證仍有差距.最後還是要回到個自己心法上的領悟.

李兄以中醫和氣功為業
區區卻曾阻止或提醒後學友人,不要以氣功氣感炫人或助人治病,而要令有緣人自學,自知因緣果報
區區教人可以不看醫生不吃藥(包括中西藥)讓身體健康的原理和方法(純粹朋友分享不收費)
其實祇是 簡易生活,應時而作,好生不殺,放鬆身心.簡單的關節和經脈鬆柔的方法..
至於心法....若還被名利迷,被物欲迷.被情迷,被文字迷,被大師迷,被祖佛迷.被自己迷,,,.什麼是心 尚且不知,
何來法耶?
套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
心是如此,氣何嘗不是如此?

TOP

西醫的解剖術(重傷外科),區區是承認其一定範圍的成就,
但對一些有實力老中醫師而言,
開過大刀的患者他們是搖頭的(表面上血管傷口已復原)
但氣脈已大傷,要完全健康 已難
可見中西醫對健康的看法也還不一樣

以現在的趨勢,若李兄是代表中醫界多數人的想法看法
西學為主中學為輔的趨勢還會繼續
人民或政府還要多付許多醫藥費,
纔能換來延壽的亞健康

西方醫療和營養健康乃至於全球糧食的主要通路
早在二十世紀初,己經是在企業財團控制下的禁臠
假的醫學學術研究報告,有特定目的實驗研究補助計畫,..仍至西藥上市的實驗控管,,,
個別良醫是有是多,但整個系統(包括醫藥的應用科學)社群的走向和層次就是如此
是為了人類的健康還是為了醫藥背後的利益?
中醫的科學中藥是為了方便中醫師,還是方便患者?還是根本就是中藥西藥化背後的商機掌控?
中醫裡,"上醫治未病"的精神不在了,中醫的核心價值還能剩多少?
若中醫界人士都看不到傳統中醫對"生命位格"的見地,是高於當前西醫科學的  這一真實
難怪一般民眾會有病求諸"野"(寧可冒被騙的危險)

有許多從事西醫的朋友,區區也會不客氣的"直心求教",但不至於傷了交情(大家心知肚明,什麼是實情)
區區不是要挑戰西醫,也沒有功夫和時間
但是對於西方科學解釋氣的方式和理論並不如實,卻扙著其傳播和物質經濟文明的優勢傾消
唯多數國人對西方強勢的文明洗腦並沒有免疫力, 擁文化至寶而不自知
故囉唆而多言
或許這未必能產生什麼影響,但也算儘了心力,對得起留下能夠讓人受用無盡之資產的先賢聖(有因緣區區還是會繼續)
至於茶氣的有無體會  就讓茶友們用身心去檢證了

TOP

黃帝內經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篇(節)
「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形──具形之器官
氣──有人解為食物氣味之氣;而更貼近經義的,則是凡食物有氣也有味,

經中說的食物之氣有厚有薄,味也有厚有薄,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茶是不是也有氣味?而另人產生熱或泄(排汗也是泄),反之,可推發熱則茶氣厚,發泄則茶氣薄!這中沒有提到人體是實是虛,祇論食物之氣味!

腹中論篇
「岐伯日: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服此二者。」

供茶友參考

TOP

道家講究的是寂靜並追求物我兩忘的境界
佛家也致力於 無我,空 的修行
而您卻反其道的要人用心致力於身體的感受

佛家四念處內觀修法的初階,
為了訓練學者心的專注和深細,從觀身.受入門,後則觀心無常與觀法無我
對自己身體內在各方面和各層次之覺受是會有超乎常態的洞見能力被引發
唯這確實祇是過程,不能著這種能力(能力也是無常),畢竟"諸受是苦"
至於佛家講無我或空,並不是要修無我或修空(無我和空是本來如此,如何能修?)
"知見一切法,而心不染著"即與空相應
空相應,則自知無我(五醞緣起假合而已)
佛法不壞世間法
真學佛者,三諦融通,勿入頑空
2

評分人數

  • 布魯斯

  • 小神童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