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如果自認是「後學」,就要好好學,不要天天無的放矢。
有時,吃飯拉肚子,不要說飯就不能吃;也不要口渴了,喝了口水,就說水是長生不老之泉。
您自號虛竹,竹子不能吃您相信嗎?說竹子可吃,您當真拿竹竿來啃!
「茶氣」是個問題?根本不是您說「是」或「不是」的問題!
所以我們會謹慎思考別人在說「是」的時候怎麼說?在說「不是」的時候怎麼說?
我會仔細閱讀瑩瑩前輩的帖子,會仔細拜讀嗜茶士前輩的論調,也會仔細分別射過溪前輩的文章,不會把他調侃式的說法當作真理,而是喝茶時最有趣的網上茶友。
泡了30、40年茶,天氣陰晴,茶味就不一樣;茶壺質異,茶味也不一樣。有時稍一恍神,家人、小孩都罵泡的茶難喝。還好不是茶藝教室老師,需要為學徒負責任。
喝茶,對許多人而言有不同的意義,有人當作生命的修練,有人當作解渴,有人當作養生,有人當作藝術表演------,學會理解尊重,是喝茶快樂的入門智慧吧!
1

評分人數

  • huangchan

TOP

關於人體之【氣】和所謂的【茶氣】是否有所關聯?或所謂【茶氣】是否存在的問題?還要再探討,但關於人體之【氣】,我想不是從此一論壇中的資訊中來檢索,便可釐清。請參考台灣大學李嗣涔教授的研究,網址請搜索。
引用李教授的說法:【隨著修煉氣功境界的提昇,人體會逐漸出現一些神奇的特異功能, 如佛教的六神通,道教的出神、仙道等,今人嘆為觀止。而各種宗教及其不同的派別就在這個層次上醞釀、生成而分化,其中攙雜了得道升天、見神見鬼等神祕色彩。可以說這些尚無法被近代科學所解釋,被斥為「不科學」、「迷信」的傳 統習俗及神鬼現象,竟然與氣功的修煉是同一來源、同一體系的現象。隨著科學探索的逐步深入,我們也發現,氣功與伴隨而來的人體特異功能,不但不是迷信, 反而是人體科學上的高層次問題,是一個充滿向人體生命現象挑戰、徹底了解宗教現象的巨大領域。】
研究文獻甚多,請自行參閱。
2

評分人數

  • huangchan

  • huangfafo

TOP

在台灣學界,對於李嗣涔教授的研究,縱持有不同意見,也會很謹慎面對它。從電機、物理的科學領域跨界研究氣功、宗教、鬼神,本身就是一個前導性的研究,理論也許不圓滿,也許有修正的地方?對其研究成果如果質疑,應從其研究方法是否符合科學研究準則?是否能提出新數據加以駁斥?提出新的論證來修正其論點的不足。這會讓研究【氣】的讀者,有修正自身認知錯誤的地方。

竹子為甚麼有【節】,因為它讓竹子更堅韌有彈性,這是科學論證實驗出來的結果。而不是因為竹子有道德節操。此言想像和現實實證間是有落差的。
關於【氣】的問題,手上恰巧有兩本書翻檢,一本是學術理論著作,楊儒賓教授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一本是醫學相關研究,王唯工教授氣的樂章。這些也可以參考。關於【氣】的研究,古今以來汗牛充棟,著實無法讓人人一時明白。
關於【氣】是甚麼?今日尚有許多歧異,未成定論。若是,從【氣】來討論【茶氣】,說【茶氣】一定是如何?【茶氣】一定不是如何?不是很矛盾嗎?
人有時難免會積非成是,當在批評這些人的時候,更要謹慎自己是否已經造成喧賓奪主的困擾。
2

評分人數

  • 虛竹

  • huangchan

TOP

其主要意義有二
1.習禪需腦袋及精神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能昏沉
   而茶有咖啡因的提神作用,喝茶可讓腦袋及精神清明不昏沉
   所以說茶禪一味

2.茶事活動中,可帶入休習禪定的方法
   攝心靜定的作動每個動作,這有點類似日本茶道
   (其實日本的茶道,也是源自中國禪宗)
射兄以上所言,可謂切中問題核心。
茶或茶事活動,可帶入禪定(?),或可引生氣動(?),此一助緣之物或事,不可將其與禪或氣本身議題必然地牽扯一起,畢竟無茶依然有氣,無茶依然有佛,(拙見上古時代討論氣、佛時,尚無飲茶之習氣)以【茶氣】、【茶禪】之有無論辯跳躍到【氣】、【禪】之為何論辯,跨度太大了一些,且由茶氣、茶禪此一議題氛圍,切入籠攝更大的氣、禪議題,且在其中繞圈子,必然更增窒礙混淆。
1

評分人數

  • huangchan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